翡翠鉴定证书是怎么看的?
发布时间 2015-06-10 浏览 53156 次
的证书上没有标这个范围内的吸收情况,那么很危险,至少已经说明伪造数据事实的存在了。所以,一些艳绿色翡翠,如果在吸收光谱栏目只看到437nm吸收线的标注,没有其它,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请首先要明白,这个检测机构伪造数据了!! 那么,690、660、630nm吸收线或者650nm吸收带没有标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检测人员没有或者不会看吸收光谱,那么意味着判定绿色翡翠染色与否的重要鉴定依据被他忽略了,或者他因为自身能力而没有测,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很可能一个染色的翡翠就被他鉴定为A货了。 小小吸收光谱,很多很多检测机构不注意,大家想想是不是很可怕?这样的证书你相信吗?? (十)、放大检查和特殊光学效应 放大检查,首先是对翡翠结构的描述,可以描述为纤维交织结构,也可以粒状纤维结构,都是可以的,有的翡翠还有固体包体,或者写矿物包体,当然对于翠性的描述也可以写在这里,比如见星点、针状、片状闪光等也可以填写在这里 对于B货还应该有结构松散,抛光面的微细裂纹等描述,现代抛光技术可能看不到微细裂纹,但是,结构松弛是必然的。如果定了B货,却没有对结构状况的描述,检测过程是可疑的对于C货,还应该有染料沿粒隙呈网状分布的描述,如果定了C货,而没有对颜色分布的描述,那么检测程序是可疑的。 覆膜翡翠应该注意到表面光泽异常,表面无颗粒感,有时还可以看见薄膜脱落,或者形成晕色的现象,如果定了覆膜,却没有对膜的状态进行描述,那么结果是可疑的。 请注意的是,珠宝鉴定是程序化过程,程序对,结果一定对,程序错,结果一定错。(十一)、其它特殊检测方法 对于翡翠来说,有两种比较常见的特殊方法,一种是滤色镜检测,一种是大型仪器的检测。 1、关于滤色镜,其正确的描述应该是滤色镜下无反应,或者滤色镜下未变红,而有的检测机构却描述为,滤色镜下为惰性,显然,混淆了滤光片和荧光灯的作用,这个是针对个别染色翡翠在滤色镜下呈现红色而言的,变红则意味着染色,如果描述了滤色镜下变红的,则定染色没有疑问,但是,如果定名为A货,那么,就很难断定它是否有检测了,所以,这要等专业检测机构复检后才能发现是否有伪造数据的事实,当然,遗憾的是,复检有时也伪造数据! 比如某件货,经过广东某检测机构出过鉴定证书,证书上写着“滤色镜下为惰性”——本身这个描述就是不规范的,经过北方某检测机构检测发现,为C货,实际滤色镜下变红色。 2、大型仪器的检测,目前有三种仪器经常用到,一个是红外,一个是拉曼,一个是阴极发光。拉曼,专业性很强,最近几年才开始用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以前还是限于研究),所以,用拉曼的,资质都比较牛比,但是,国家标准并没有关于拉曼在翡翠鉴定中应用的描述,所以,用拉曼的都属于高于国家标准的情况,这在我们国家相关法律中是被鼓励的。阴极发光,目前只有个别研究型检测机构在用,资质勿容质疑,不过,不见得在证书中描述他使用了阴极发光。 所以最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红外。说真的,目前国内有红外光谱仪器的珠宝检测机构不超过30家,但是,由于红外对于B翡翠鉴定的结论性贡献,以及大家对大型仪器的景仰,导致我们经常在一些检测证书上发现这样的语言:“具有天然翡翠特征谱线”,或者“红外光谱检测表明未经处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如果看到这样的语言,则伪造数据,证书不可信,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红外,或者有却不会用!!如某机构出具的证书上也标明了“红外检测显示为天然翡翠”的字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利用高科技伪造数据。 如果使用了红外光谱仪,只能是2400~2600/cm和2800~3200/cm无强吸收峰,或者仅仅此范围见2920、2850波数吸收峰,或者说红外光谱检测未见环氧树脂类特征峰,或者说红外光谱检测未见充填证据等语言。因为红外光谱是区分不开A和C的,也就是说C的红外光谱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翡翠的红外光谱是区分不开的。当然了,如果说上述两个范围内有强吸收峰的时候,还可能是覆膜的。如果证书上说看到上述两个范围内的强吸收峰了,则测了,并且可信。 以上内容都详细分解完了,需要说明的是,检测证书上除了编号和结果外,别的项目都是可有可无的,没有规定必须有。所以,项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检测机构正规与否。如果证书和下面的货吻合的话,说明这个证书很比较严谨。首先质量是带绳的,所以密度打了……,所用天平精度也很高,折射率的点测也说明了,吸收光谱这种颜色的的确只有一条线。其他测试项目里面,红外光谱检查:未充填。虽然有的覆膜翡翠红外光谱也能检测到,但因为通过放大检查已经排除了覆膜了,所以,红外检查不提覆膜也可以了。那么从证书上就看不出这家机构有不正规的地方。作者 vinck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