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其影响甚至扩展至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嫦娥,相传本作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是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相传为帝尧时期的人。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民间多有其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流传,元明以来也有以此为题材的戏剧。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古代文献《淮南子》中的《外八篇》和《览冥训》均有所记载。其内容与民间传说稍有出入。
《淮南子外八篇》载: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嫦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淮南子览冥训》载:
“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东汉高诱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关于嫦娥这一神话人物的身份目前尚有争论,有说是一村姑,有说是帝喾(kù)的女儿。至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时,始指为后羿之妻,此说延续至今。
民间传说的故事内容也有多个不同的版本。有的说美丽的村姑嫦娥,因拒绝河神河伯的调戏而不得已吃下仙药升天。有的说嫦娥不堪忍受人间生活的清苦,偷吃仙药奔月而去。其中流传最广的,基本与《淮南子外八篇》的内容一致,但是增加了月饼供嫦娥的内容:嫦娥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