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器的历史
下一主题:画作落款苏葆桢赝品多
男玉人发髻与兵马俑下士俑一致
男玉人的发型与秦兵马俑中的下士俑发型一致,均是偏斜发髻,这是秦代独有的发型。《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说明男子成年后不带冠者是由于身份低下,应为庶民或家奴。他们常以三尺黑布包头,所以文献中把百姓称之为“黔首”。女玉人的发型当时妇女最常用的椎髻。所以这两件玉人的身份应为庶民或者奴婢。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师小群根据残存的玉璧纹饰、玉人的发型服饰、雕琢工艺及其用途断定,玉人的制作时间应在秦代。
玉人是秦人祭天人牲的象征
西安市文物局助理馆员王蔚华说,这组玉人是祭天人牲的象征物。玉人做工简单,不同于佩饰玉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佩饰玉追求玉质温润,造型巧妙,纹饰华美及技艺高超的审美效果。而玉礼器则追求“以少为贵”、“以素为贵”、以质为美,《礼记.礼器》载:“有以文为贵者,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此以素为贵也。”东周以后,人牲、人殉逐步被陶俑或木俑取代。秦人以玉人祭祀是一种人牲、人殉文化的变通延续。这组玉人上既保留了战国晚期玉璧的纹饰,又有秦人特有的造型和纹饰,秦人利用战国晚期蒲纹玉璧残器改制的祭祀玉人,为今天研究秦代玉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