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合力做大做强茶产业 培育龙头强品牌
发布时间 2015-06-18 浏览 51134 次
。目前,该市相继建成谢裕大黄山毛峰茶叶博物馆、松萝公司黄山松萝茶文化博物馆、猴坑茶业太平猴魁茶文化楼、祥源祁门红茶博物馆等,成为该市茶品牌推广的一条特色路径。

  “产业发展、科技先行”是黄山市加快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1年以来,该市争取到45个国家、省、市科技计划茶产业发展项目,其中国家星火计划11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3项,各类省科技计划项目14项,市级12项;全市茶叶企业共授权发明实用新型技术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相继研发成功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松萝绿茶和太平猴魁四大名茶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并加以推广应用。目前,全市共有四大名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80条,基本实现了由一家一户单机制茶向全程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生产流水线的转变,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已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推进了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延伸了茶叶产品的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目前,黄山市有华茗园科技公司、绿久源生物科技公司等5家茶产品深加工企业,极大促进了夏秋茶生产利用和茶业整体效益。在产品研发上,该市已成功研发茶叶提取深加工新工艺,开发出茶黄素、茶氨酸、超微茶粉等产品。汪满田茶叶公司奶茶及系列茶食品全面上市;绿久源公司茶内含物提取及其延伸功能产品“茶健一号”已进入试销阶段;光明茶业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开发四种易拉罐生态茶饮料,正处于市场中试阶段。 (张圣洁)

  黄山市茶产业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黄山市茶产业整体推进,“四大名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和屯溪绿茶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市茶叶总产量从2010年2.43万吨,增长到2014年3.29万吨,增长35.6%;茶叶总产值从13.5亿元,增长到28.88亿元,增长113.9%。其中四大名茶产量从1.97万吨,增长到3.01万吨,增长52.88%;产值从10.41亿元,增长到23.93亿元,增长130%。茶叶自营出口也实现较大发展,2010年—2014年,茶叶出口从1.01万吨增长到2.96万吨,增长193%;出口创汇从0.31亿美元增长到1.29亿美元,增长315%。

  全市茶叶综合产值从2010年46亿元,增长到2014年101亿元,增长119.6%;茶农人均茶叶收入从1929元,增长到4125元,人均增收2196元,增长113.8%。目前,该市以徽州区、歙县、黄山区、祁门县和休宁县为核心的四大名茶主产区域格局已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休宁县、歙县荣获“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屯溪区、徽州区、休宁县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休宁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