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展中类似的非经典因素是显而易见的,限于篇幅未能一一分析。问题是有些书画经典如果徒具虚拟的形式和古人名目,欠缺神韵,甚至如欧阳修《灼艾帖》那样连较端庄的外在形式都不具备了,经典和非典的界限如何区分和认识呢?毋庸置疑,这些经典已经为专家所认可,那么,能否为历史认可和如何适合和引导新时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需求?
赝品混迹于绝品,非典存在于经典,历来如此。传世中国古代书画的真正经典化进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