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佛像衣服层多饰物多 工艺复杂更利收藏(图)
发布时间 2010-03-31 浏览 50152 次
,美丽中不失大气。

  贰

  专家点评

  李国灿(河南商报鉴宝专家、河南省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有过“灭佛”运动,但历代还是流传下来不少各类佛像。从材质上分,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瓷佛、玉佛等,其中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

  这是一尊明代的青铜造像。佛像的明代特征非常明显,额头宽大,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菩萨肩宽腰细,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头上佩戴宝冠叶片作镂空状。佛像整体大气丰满,身上的服饰线条流畅,璎珞和手中的莲花也都很精美。

  叁

  收藏课堂

  材质:在日常的商报鉴宝活动中,经常有藏友拿来“出土”的青铜佛像来让专家鉴定。其实从考古角度来说,青铜佛像多为世传,墓葬中出土的佛像比较少,而出土的佛像多为石刻佛像,且大都残缺不全。

  据专家推测这与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武灭佛”有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都曾有过大规模的“灭佛”行为,寺院中的石刻佛像在“灭佛”过程中被砸坏掩埋,直到现在才在施工挖掘过程中偶尔发现。青铜佛像多为个人家中供奉,所以会被主人很好地藏起来得以传世。

  细节:鉴定佛像首先要通过佛像坐骑、手印、坐姿来区分这是佛还是菩萨,具体是哪尊佛哪尊菩萨的造像,比如文殊菩萨造像多是手持利剑,骑着狮子,而普贤菩萨多是骑着白象。

  之后要观察佛像的面相和体形,身上配饰等细节,区分这是哪一朝代的佛像。比如现在拍卖市场上比较火爆的明清佛像来说,明代佛像面相丰润,体态丰臃,而清代佛像一般面容清秀,如果从现代人崇尚以瘦为美的角度来看,清代佛像更符合。

  工艺:尽管佛像有铜、铜鎏金、金等多种材质,但一尊佛像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它的工艺和铭文,兴许一尊好的石佛可以换很多金佛。通常来说,尺寸大的佛像价值更高,宫廷铸造的佛像肯定比民间的价值要高,而菩萨装的造像价值也要高于佛装的。因为佛装造像只是穿一件袈裟,里面有一个护围,手里托一个法器,而菩萨造像所持物品繁多,外围的衣服也是多层面的,加上身上璎珞等的饰物,展示出了高超复杂的工艺。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