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盂——文房雅玩中的潜力股
发布时间 2015-06-30 浏览 49776 次
用于砚池的贮水小罐。水盂置之文案可赏心悦目,伴之笔砚则彰显文化张力。  艺术品鉴藏家刘心亮是水盂的资深藏家。他表示,水盂的历史十分悠久,至少有2000多年。“目前所见实物以战国时期的印纹陶器为最早,内蒙古赤峰夏家店文化时期也有黑陶质水盂。资料显示,水盂在西周已见使用,从文物考古类型学的角度普遍认为水盂至少在战国时期(有观点说秦汉)就出现了。”刘心亮介绍。  追溯中国文房发展的历史可知,目前对文房用品最早的完整记载是北宋文人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一书,主要叙述笔、墨、纸、砚四宝。而宋人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则讲道:“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之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可知水盂最初为盛放磨墨用水的盛水器。  水盂在古代主要是实用,而现在更多的是供观赏陈设之用。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因此,它必须符合主人的爱好与审美情趣,包括其材质、工艺、造型、纹饰、画意等。另外,从养生之道来说,水盂可息心养性,更有爱盂者可以用来明志,“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水盂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另外,水盂多是小型器,但制作精微,较能考量手艺人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水盂也因此被称“为文房雅玩之臻,文人雅趣之魂”,甚至有“丞兄”“丞友”的雅号。  水盂种类丰富且数量大  水盂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另有一些方形、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或椭圆等。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丰富,有陶土、瓷品、铜质、玉质、水晶、玳瑁、绿松石、玛瑙等几百种。其颜色和图案更是五彩缤纷,宝蓝、钧红、翠绿、乌金、莲青、鹅黄,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应有尽有。  “水盂贯穿整个中国陶瓷史、玉器史与铜器工艺美术史的始终,并由实用功能升华到文化载体,具有浓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尤其是古代文人使用过的文玩更是传承有序的珍品。从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水盂具备实用、审美与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刘心亮说。  据了解,魏晋时期前的水盂形状多为圆口,有注水口而无出水口,玉、瓷、紫砂等材质较常见。而晋代以后,水盂形制多变、造型各异,材料以青瓷居多。到了南北朝时期,水盂的形制不仅出现了较大变化,工艺种类也相应增多,如当时流行的浮雕技法也应用于水盂。进入唐代,水盂造型趋于精致,黑白釉色及褐彩较多,形象也更生动。宋代以后,瓷器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釉色瓷器水盂较为常见。明、清两代水盂传世品较多,品种材料也非常丰富,多种材质与各种彩瓷如青花、霁蓝、五彩、斗彩、粉彩、豇豆红、炉钧釉及红黄蓝单色釉等百花齐放。除了瓷器水盂,木质、玉质等水盂藏品也体现了髹漆、雕刻等各色工艺。但因水盂为盛水所用,所以木器水盂相对较少。  业内人士介绍,瓷器水盂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因釉色的不同使用情况,可作为各朝代瓷器彩釉发展的又一佐证,以及判断水盂年代的特征之一。刘心亮表示:“水盂器物虽小,却是品类高古。透过不同年代的水盂,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工艺造型和纹饰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历代文人雅士对文房用品的不断探索,期间所制作的文房水盂不仅形制多、材质广,且多有文化寓意,极富文人雅趣。”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