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用建筑向全世界致敬
发布时间 2010-04-01 浏览 50787 次
何看待一些争议的声音?您认为它会成为上海的新地标吗?

何镜堂:对于任何一个建筑,谁都可以提意见。建筑没有100分,没有最好的建筑,只有相对适宜的建筑。这三年,中标前中标后,非议和肯定都有,我和我的团队都被一种压力和幸福包围着。事实上一个好的建筑,可以给人多方位的观察和理解,引发丰富的联想。但在以往中国参加的多次世博会里,都未留下像样的中国馆,最近几届给人的印象就是加点琉璃瓦,挂几个大灯笼,建筑意象缺乏创新。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既有传统又有创新,至于能否成为地标建筑,我想还是留待时间来检验吧。

记者:您如何评价“东方之冠“对于社会的影响?

何镜堂:我认为中国馆给了中国文化一种自信,它的标志性、力学美感和文化内涵都将大大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它给中国建筑师带来了自信,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很多新建筑都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像“鸟巢“、央视总部大楼。中国馆向世界证实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和水平。

记者:中国馆还有哪些亮点?

何镜堂: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团队在为布展做最后的冲刺,包括园林绿化、VIP厅、咖啡厅的建设等等。中国馆前面是“九州清晏“的大型城市花园,园林是一大亮点。27000平方米的屋顶平台,由8个被水环绕的岛屿组成,运用了太阳能、雨水收集等节能环保技术,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顶花园。站在69.9米高的观景平台上,远可眺望黄浦江和上海城市轮廓,近可俯瞰世博园区,今后还会成为上海市民一处休闲场所。层层出挑的倒梯形设计的中国馆本身还是一个天然的巨大的“遮阳伞“,六七月份正热的时候,参观者可以聚集在这里乘凉。

记者:可以想象中国馆开放后面临的人流压力,设计是如何考虑人流疏散的?

何镜堂:中国馆四面均有出入口,4根立柱里每个放置了3部电梯,人们进来后直达49米高的核心展区,欣赏反映当代城市化进程的电影“东方足迹“,还有放大至128米“铺“满整个墙面的《清明上河图》,再通过自动扶梯到达各展厅。根据专家的设计,一部电梯每小时可运送8000人。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