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动态投资风险
发布时间 2015-06-30 浏览 50769 次
中青年画家作品行情的序幕。

  

  随后,各地拍卖会几乎都推出一定数量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短短一年多时间,炒作中青年画家之风遍布各地拍卖会,不少画作动辄数十万元,其中有的画家个人风格并未成熟,但作品价格已从5000元一平方尺升至1万元,更有的中青年画家作品价格已赶超吴湖帆、唐云、李苦禅、江寒汀等老一辈著名画家。这种不理性的市场炒作,显然加剧了艺术市场的风险。

  

  包装噱头大于实质

  

  平心而论,当今中青年画家潜心埋头于艺术的并不多,有艺术功底和独特个性的更不多。需要指出的是:买家、藏家在挖掘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作品时,切不可被一些媒体“包装”所迷惑。近几年,据笔者观察,大多数投资者和收藏者购买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主要针对两种人,一种是被舆论媒体称为“著名画家”或是“艺术大师”的中青年画家;另一种是被舆论媒体誉为“创新派”的中青年画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和收藏者慕名而购,有的被舆论媒体的“包装”所迷惑。

  

  确实,在画坛和市场上中青年画家不切实际的包装随处可见。如有的中青年画家自封“虎王”、“鱼王”、“猫王”、“鸟王”,有的笔墨空虚、修养不济,却故弄玄虚,并称之为“创新”的标准;有的传统功底并不深厚,艺术风格也未形成,却戴上“著名画家”、“优秀艺术家”,甚至“大师”的帽子;有的私下哄抬自己的作品价格,动不动超唐云,追陆俨少,以此来炫耀自己、标榜自己,似乎已同大师平起平坐。他们这种过分“包装”往往迷惑了不少人,尤其是初涉市场的投资者和收藏者。

  

  艺术作品变现较慢

  

  有媒体曾报道,在浙江某拍卖公司举办的书画拍卖会上,浙江一位中青年画家的一件巨幅工笔画成了各媒体关注的热点。据悉,作品委托人是一位姓董的个体老板。他曾慕名前往该画家家中,以100万元现金购得此画,后来,由于连续几个月投资项目不尽如人意,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不得已才决定忍痛割爱,可是接触了杭州多家画廊却无人接盘,最后只好找到这家拍卖公司,想通过拍卖拿回当初100万元。但是,拍卖公司对此幅画起拍估价只定为28万—38万元,结果,该作品在30万元的起拍价上就无人问津,惨遭流标。从这一事件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艺术作品并不等于金钱。艺术品不像股票,立马能变现,你如果花10万元买一件艺术品,一旦你急于用钱要卖出,恐怕很难立刻找到合适的买家。

  

  再次,投资艺术品需要敏锐的眼光。而眼力问题又涉及到许多方面,诸如真伪问题、优劣问题、价位问题,像上述这位董老板就属于缺乏眼光。尽管该画家作品在浙江颇为走俏,但是买家在作品价位上没有把握好,从而造成深度套牢。如今像董老板这样的买家并不在少数,他们对某些中青年画家盲目崇拜,并对一些媒体的宣传炒作信以为真,最后不惜巨资收购。

  

  财智提醒:目前,不少中青年画家作品价格大起大落,一些人为的炒作相当严重,其价格与艺术水准严重背离,显然蕴涵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对此,理智的投资者和收藏者要有清醒的认识。真正的名家和大师不是吹出来的、捧出来的,因为艺术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中国画,没有数十年笔墨功夫和专业修养,要使自己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并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投资收藏中青年画家作品需要前瞻性,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最好不要介入这类投资。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