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结构之美
发布时间 2015-07-01 浏览 51742 次
,完全是技巧的纯熟,为了装饰而装饰,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而家具中的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后,还要求科学合理性,使其长久的耐用。这就要求每个木料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从力学上每个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师傅的多年目测经验中,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有时一个木料要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和三到四个木料相交。如四方禅凳,每个腿必须跟腰部牙板成45度立面相交,而腿的顶端又必须做出两个精确榫头和坐面大边和抹头相接,大边和抹头又必须做复杂的阴阳套榫(棕榫)自身相接,然后再做两个卯眼和腿柱榫头相接,凳面的面板又通过穿带使其受力均匀到大边抹头,然后再集中到腿柱,其科学合理性非常到位。有的腿桌设计带有霸王杖,力学上更加合理,视觉上也美观大方。复杂的腿桌的榫卯如同高速公路的立交桥,错综复杂,环环相接,四通八达。半叶梅花凳,简洁明快见变化,凳面设计采用自然中梅花叶瓣,三根腿柱明榫相接,从上到下由细变粗,三角形的腿柱在设计中,和其他形相比,在物理力学上可以降低重心,大大提高稳定性。有趣之处在于连接腿部的三根横杖上,每根横杖端头跟腿柱做明榫相交,而端尾跟另一横杖2/3处做明榫相交,三根横杖环环相套,在腿部中心形成三角形支点图案,从视觉上不仅美观大方,在力学上也非常科学合理。等边三角形各内角60度,所创造的稳定性,使其凳子在受到压力时,均匀力从腿柱分散到横杖上,然后横杖对腿柱又起到反作用力。

  其二,美观含蓄性。

  三足圆凳、五足圆凳,其原理基本相同,但在榫卯结构上,设计别出心裁,三根横杖端头明榫相交腿足,端尾三根横杖重叠榫卯相交,在腿部中心形成漂亮的图案。腿足和五根横杖相交,第一种五根横杖交叉连接,产生五角星形图案,从五角星的物理力学上,我们能分析出有15个不等边三角形(古人称勾股定理)支撑点,三角形的个数越多,承受的压力越均匀。第二种五根横杖端尾重叠榫卯相交,产生富有变化的五瓣花纹,其智慧巧妙的榫卯设计,真是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钱庄纸币木盒,米斗,此种燕尾榫卯在箱、柜、米斗中非常普遍。榫卯结构的外露如同现代建筑讲究内部结构,展示给观众,那不仅是整个物件的设计部分,同时也向观众表明那是一种美的元素。让人在使用的同时品味古人的设计。在这里笔者想通过古代能工巧匠们,在家具设计领域里,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说,在古典家具的精品中,不仅利用物理学上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而且在力学上巧妙地利用了梯形中心的向心力和磨擦力。在榫卯结构上,利用了丰富多变的榫头卯眼,展示了一种结构美学。这项研究领域,国内几乎还是空白,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全方位地对待古人遗留下来的丰富遗产进行全方位地深入研究。这样人们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古典家具在艺术市场,不管是拍卖行,还是藏家,不只是一味追求材料的完美,尤其是那些带有艳俗繁琐的雕刻家具了。

  其三,复杂多变性。

  笔者初步统计,中国家具榫卯结构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每个名称的榫头卯眼,在制作中根据外观的造型不同,又可以派生出多种榫卯。南北工匠们又因区域的不同,故各个地方又有自己独特的榫卯结构。中国的榫卯,如同浩瀚的汉字,变化万千,耐人寻味。粗略的统计有擦肩榫、棕角榫、明榫、闷榫、通榫、半榫、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夹头榫、削丁榫、楔丁榫、燕尾榫、挂勾榫、龙凤榫、穿带榫、透榫、格角榫、单插榫、双插榫、夹角榫、对角榫、委角榫、平压榫、穿楔、挂楔、走马楔、盖头楔等。衣架、脸盆架,只一个衣架上有卯眼榫头150多,每个木条都用精确无误的榫卯相接,整体上不仅构成了实用的物体,而且还创造出完美的窗花式图案。此脸盆架完全用简洁的直线组合,通过榫卯连接,构成了一个灵透秀美的雕塑品。点金之处,全身皆素,唯在腰部有四朵花相伴脸盆,抬头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两朵含苞待放的牡丹。有趣的特征是,在腰部横梁处,设计了一个出手可拿的肥皂盒。众所周知,肥皂的历史从西方传入中国也不过百年。我们现在可以从大量民国时期遗留的推销洋货招贴画中得到印证。这也证明了,中国的古典家具几百年就形成了定式,每朝每代区别甚微。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国外比国内要早半个世纪,早在20世纪初以欧洲一些驻华学者为先导,最早对中国明代家具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着手收藏研究,为中国经典家具在文明艺术史上,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和德国人GustavEvke一起研究古代家具的中国人杨耀,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着手绘制34种榫卯结构,可惜在“文革”中都已丢失。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再版的杨耀早年的论文汇集《明式家具研究》一书。而现在世界各地研究明代家具的实属第二代人。如Sarah Handler、Curtis Evarts、Craig Clunas、Nancy Berliner,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立体化、多方位地从明末清初的古典小说、民间插图、水印木刻版画、墓室壁画中阐述古典家具的艺术价值。而国内首推的是经过几十年辛勤耕耘的王世襄,在80年代中期出版了《明式家具》一书,使得国人在这一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位。而后新起的田家青,以宫廷硬木家具为主线,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国内古典家具市场异常火爆,有关家具书籍文章也不少,但是真正有分量或者有新意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而且很多文章片面地只从材料上迎合市场价位,给拍卖行、收藏家以误导,不利于中国古典家具的健康发展。作为明式家具的宗主国,我们现在在研究上不仅落后于欧美,而且跟中国港台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不久的将来,“花开果落老树下,思古幽今育苗人”。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