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毕生搜集金石拓本历经劫难屡失屡觅
发布时间 2010-04-01 浏览 51006 次
白石老师鼓励弟子勿学其手,而要师其心(白石题画句有‘人也学吾手,英也夺吾心’,英即李英——苦禅)。”既然要师其心,就可以从更广阔的路子来体会金石美,从广罗各种金石拓本来融合金石美入于书画。.

  .

  李燕说,李苦禅一生极重搜集金石拓本,虽历经劫难,屡失屡觅,却矢志不移。其劫余之物在学术开放的今天仍可办成一个可观的展览,与观众见面,甚为有幸。其研习“金石美”的启示可从苦禅先生的题跋和论述中窥见一斑。.

  .

  “要元素,更要灵魂”.

  .

  李苦禅认为,金石美是人师法于自然而又超越于自然的一种审美追求。金石文字虽多历经风雨泐蚀,但历久弥新,内涵深刻隽永,是数千年前古人用笔和自然剥沥共同创造的美。.

  .

  他生前无论在何地,凡有古人镌刻处,必仔细瞻其书法,从中汲取了丰厚的“金石美元素”,化为自身艺术的灵魂。他时常摹写金石拓本,自创了一种独具金石韵味的书画。.

  

  他在题跋中写道:“后碑泐甚,不可辨……如常读之,加以体会,一似败壁陈纸,久审观之,山川峰峦,来龙去脉,幻变如真,陈于目前胸次矣!习此帖者何独不然?”(跋《高灵庙碑》).

  .

  “古碑,尤其摩崖,年远日久而字画石痕岂无漏迹?真珊瑚枝、金刚画矣!且石经风雨蚀,宛然山水画,可宝也!”(跋《汉鄐君开道记》)

  同时,他也从中探索中国书法发展的种种脉络。如跋《鲁孔子庙之碑》:“此碑微兼篆隶,亦字体变通之特出者。笔画灵活,构造自然,如天真小儿,行止无定。习此碑者宜与《曹子建碑》列为一门。”

  又跋《龙门二十品》:“六朝人能造新字,是其优越处。盖字不新即乏艺术性。如狂草变化万端,风雷电掣,蛇龙幻化者是也。若下笔规正排比演算子,则八股文字及书生抄经矣!”

  从上述题跋中,可见苦禅先生对金石研究的深厚功力。

  李燕说,此次展览是一个既古又新的特殊展览,它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做一位真正的中国书画家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国学修养元素,更要明确诸元素的有机融合绝不是表面的符号式的装点,更不是猎奇似的“装置”,而是要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要元素,更要灵魂”。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