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世博壶"的邂逅 相隔近百年奇遇在上海
发布时间 2010-04-02 浏览 47173 次
线。更何况在经历了民国的动荡年月和改朝换代的大变迁,这把紫砂壶壶能得到如斯完好的保留也可以算是奇迹了。

  在相隔94年后这把梅桩壶又再次回到的世博会的舞台上,彭先生说,“这把梅桩壶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和中国近代的苦难史。1915年它在巴拿马世博会中国馆内展出,也但愿2010年它同样能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内再次展现。”

  世博壶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历届世博遗珍展”上,展出的1915年梅桩壶和由上海陶艺研究中央研制的上海世博壶竟不期而遇。同样是为世博而特制的两把世博紫砂壶壶,却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把制于1915年的浊世,有种梅花历寒的感觉,一把制于2009年的盛世,展示了中国与世界的和谐,也展示了两个不同的时代。两把世博壶因世博而生,也因世博而遇。

  上海陶艺研究中央设计的世博壶选用宜兴黄龙山紫砂壶,世博会中国馆的小模型位于整把壶的最高点,也迎合了“东方之冠”的称谓。壶底足由三个海宝组成,壶把由中国5000年玉文化C龙为造型,壶嘴由3000年商周青铜文化凤鸟为造型。据陈磊先容说,之所以用龙和凤为造型,也是为了凸显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及龙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有龙凤呈祥的夸姣寄意。壶盖上镶嵌的中国版图,壶身上也刻有世界舆图。整个壶上不仅集聚了世界、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和海宝,更在造型设计上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文化让城市夸姣,城市让糊口更夸姣。

  世博壶不仅造型上的设计凸显历史文化特色,在选用紫砂壶上也一样别具特点。据陈磊先容,世博壶以我国宜兴黄龙山所产的砂色为原料,即壶体为紫泥,壶身上世界舆图的雕刻为本山绿泥,壶盖上的中国版图为红泥。也可以说这把壶的用料是集所有砂色为一身。

  世博壶不仅用料讲究,在制作工艺上更是要求极高。陈磊说,这把世博壶是由宜兴资深紫砂壶工艺师惠祥云全手工精心制作。壶型的制作集聚了紫砂壶制壶的所有技艺,壶身为圆壶,而壶把和壶嘴的龙凤造型又可称之为花壶。壶身上的世界舆图,壶盖上的中国版图采用的嵌泥工艺,壶底的海宝则是使用了雕塑和贴饰技术。不管是从砂料、技艺和所承载的文化上来说这把世博壶都可以说是集紫砂壶壶之大成。

  梅桩壶和世博壶都同是紫砂壶壶,也都是为世博会而制作。相隔近百年却有着一样的历史使命,他们的不约而至,相信也能承载及印证世博会的灿烂历史和重要的意义。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