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佛像艺术品拍卖市场 华人成为收藏主角(图)
发布时间 2010-04-03 浏览 50398 次
ea.com/photos/168tea/2010/04/60_20100403120331265U6.jpg">

十四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

国内买家迷恋帝王收藏

中外拍卖市场环境不同,中西方收藏家的审美品味有差异,中外佛像拍卖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高古佛像如北齐、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雕塑在欧美拍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内地的拍场上,成绩最为耀眼的仍是明清时期宫廷佛造像。

一西分析说,一些新入行的国内买家多以投资为目的,关于佛像艺术的认知有限,对佛像市场也缺乏理性的理解。国内买家通常有着较深的帝王情结,品味比较单一,认为皇宫定制或皇帝把玩的东西就是精品,一味的盲目追高,所以市场上凡与宫廷有关系的佛像价格都较高。

比较而言,海外佛像艺术品的研究远早于国内,长期以来佛像市场也比内地成熟。一西认为,目前国内佛像拍卖市场的买家在鉴赏能力上与国外买家有一定的差距。国外的收藏家青睐佛像本身的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受到古罗马、希腊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熏陶,他们更注重佛像深远的宗教精神内涵。

他说,许多高古佛像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当代艺术难以企及的。早期的佛像作品能更好地呈现出宗教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人们在经过内心挣扎后,爆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比如,佛像上卷曲的花纹像是从石缝中绽放生长,就可显示出人类精神顽强不息的生命力。虽然现在国内买家对高古佛的认识不够,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市场正确的培育与引导,高古佛像必然是未来中国内地佛像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佛像部经理助理邓恩娟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相比于距今时间较短、时代特征明显、较易识别的明清佛像,高古佛像年代久远、鉴定标准不统一,鉴定上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古佛像在内地市场的发展。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