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杂项:偶现亮点
近两年来玉器市场走低,许多拍卖公司纷纷撤消玉器专场,因此内地玉器上拍的数量日益减少,精品也难得一见,结果导致明清玉器市场显得较为平淡,仅有精品高价位成交,而高古玉的市场则显得更糟。在香港地区,玉器市场却没受影响,此次秋拍将推出“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场,此专场珍藏是由美国著名收藏家及亚洲艺术古董商Alan Hartman及其夫人Simone经过50多年精心收集,为历年来拍卖会上推出最珍贵的玉器珍藏,包括了新石器时代至宋、明及清代的玉器珍品。最为瞩目的是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以白色玉料仿犀角杯琢雕而成,刻有“大清乾隆仿古”款,属仿古器中之佳作,估价1000至1500万港币。另一件精品为清乾隆白玉喜庆有余瓶,因雕工精致,寓意吉祥,估价在500至700万港币之间。在内地,玉器市场在长期内仍将走低,在今年秋拍中,相信出彩的地方并不多。
珠宝、翡翠在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每年都会有大量精品上拍,此专场中的买家不仅有收藏家,更有一些其他社会成功人士。而在内地,由于消费观念的不同,许多买家还一时接受不了在拍场上购买珠宝、翡翠、名表,他们往往选择在一些传统店面购买。不过受今年保利春拍那件翡翠珠链套装1815万元成交的影响,笔者相信,内地买家也注意到这一市场。
珐琅器的市场在内地一直起伏不定,然而在海外却异常受宠,香港苏富比此次有一件珐琅器重器上拍,来自欧洲贵族旧藏的清乾隆掐丝珐琅鎏金铜三足大香炉,应为圆明园流失文物,级别较高,估价在400至600万港币之间。德国纳高今年秋拍也多有珐琅器精品上拍,受到各路买家的关注。在一级市场中,珐琅器也渐渐由配角转为主角,香港大收藏家张宗宪目前的投资方向就已锁定精品珐琅器。然而在今年内地的秋拍中并未有珐琅器精品出现,不然亦会受到市场关注。
受今春中国嘉德“翦淞阁文房”专场火爆成交的影响,文房艺术品的市场价位再一次走高,甚至到了是精品必抢的地步。竹木牙角雕可以说是杂项中的一个大项,内在的文人价值也使其成为今年市场中的宠儿,市场价位居高不下,特别是犀角类拍品的价位,在刚刚过去的9月20日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一件清康熙犀角槎杯估价仅50至70万美元,在各地买家的争抢中竟以千万元成交。比较其它杂项,今年漆器的市场有所下降,但精品依然成为市场的焦点,特别是明早期以前的漆器。
艺术品市场的调整,促使艺术品市场更为理性化,各类艺术品的价值将在今秋拍卖中再一次得到市场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