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玉为何价值超过高古玉
发布时间 2015-08-10 浏览 51883 次
,加紧赶制玉器,不久又向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天津、淮安、凤阳、九江等8处摊派玉器活计。所以,这时宫廷玉器充斥各个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也逐步繁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广泛,可分为陈设、器皿、佩饰、册宝、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镶嵌等9类。嘉庆十六年(1811)始,新疆玉贡减半,道光元年(1821)时完全停止玉贡。于是,宫廷玉器日渐衰落,地方大城市的玉肆,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玉器越来越粗糙。

  其次,玉料好。据记载,乾隆时期,产山料玉最有名和产量最多、质地最优者是昆仑山一支脉,地处新疆西部叶尔羌(今叶城)西南的密尔岱山,又称密勒塔山。此山据晋郭璞注《穆天子传》中称“密山”,它最晚在郭璞注书之时,该山产玉就已出名。据记载,世界上仅有的一件绝品——现故宫博物院藏重达万斤的“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原料就采自该山。收藏业内人士都知道“乾隆爱白玉”,乾隆皇帝本人酷爱收藏白玉,引导了当时的白玉加工与收藏的热潮,北京城里甚至设立了宫廷玉石加工作坊。新疆和田等玉石矿产区加大了开采力度,而且多为上乘籽料。

  最后,“乾隆工”的名气为其加分。中华民族的玉文化,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玉文化经历了汉代的黄金时代和明朝的兴盛时期,于清代达到了巅峰。在雕刻方面,无论是对于玉材的裁度认识,还是纹理的利用,都能以形取状、以色呈彩,位置、形态配合得浑然天成,恰到好处。特别是清代乾隆年代的玉雕,有着明显的特色,在巧作、浮雕及镂雕的技法上达到了鬼斧神工之境。于是“乾隆工”就是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的代名词。贴上“乾隆工”标签的玉器在中外收藏家眼中,都被视做代表一代玉雕艺术的精华,被视为上品。

  在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销售古玉器的老板王森田,总是拿着相机给他搜集来的玉器拍照,然后自己鉴定。十几年与玉的接触中他也有疑问,“玩高古玉的人还少,而且懂它的人更少,所以它的价格也不高。明清玉相对门槛低一些,而乾隆玉的认可度高,炒作厉害,致使大量现代玉器冒充其中。现在随便一块玉都说是乾隆玉,假的太多。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民国玉哪去了?民国和清朝的制作工艺相同,在鉴定上也不好区分。虽然民国时期战乱频繁使得玉器的制作数量大大减少,很多玉器在战火中无法保存下来,但是一定会有部分留下。还有就是现代玉去仿制明清玉的情况也很严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