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俗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有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其一、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现在还不讲,基础都没有,证悟什么呢?首先要修出离心和世俗菩提心,从最低限度开始做起。
其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有两种:一是愿菩提心;一是行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愿获得佛的果位,这样的念头叫做愿菩提心;不但心里有这样的愿望,而且去实践六度万行,这就叫做行菩提心。先讲愿菩提心,这是最关键的。
怎样才能产生世俗菩提心呢?在修愿菩提心以前,需要先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较广的修法,在很多经书和以前的五加行开示中都有谈及,故今天不再广讲,只是从总体上略讲一下。若想广修,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都要修;若想略一些,则可只修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若想最略,最简单的修法就是只修悲无量心,其它的已包含于其中。今天只讲舍无量心和悲无量心的修法,这也属于一种简略的修法。
修法的前后,也就是三殊胜中的发心殊胜和回向殊胜,以前已讲得很详细了,此处就无须赘言,现在便开始讲菩提心的正式修法。
修菩提心时,既不是仅仅把心平静下来,什么都不想,也不是去观想佛像之类的对境,而是要去思维。思维什么呢?思维轮回中的众生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要去认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思维的能力,在对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就会产生动力,然后便会着手去做,这是很自然的。比如一个做买卖的人,如果他清楚地看到某项计划会带来利润,就会立即开始行动,否则,便会犹豫不决。此外,人们都愿意去做自己喜欢或自认为有益的事情。所以,在发菩提心之前需要思维。
(一)舍无量心的修法
在修舍无量心时,有观想和观察两个阶段。
1、观想。这时所要观想的,不是佛像,不是本尊,而是人。观想什么人呢?就是观想世俗中的人。将打坐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就静下来,观想自己的左右两边有两排人,右边一排是现世或前世伤害我的仇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非人;左边一排是我现世的母亲、父亲以及兄弟姐妹等对我有恩的人。这样观想好后,自己便像平时一样,对右边的人发起嗔恨心,对左边的人发起爱心。嗔心和贪心虽然是烦恼,但这时却需要让它们发出来,以便下面继续观察。观想的内容就是这些,下面是观察的阶段。
2、观察。这时,该怎样观察呢?首先观察,刚才我对右边的人生起了嗔恨心,对左边的人生起了爱心,不但这一次生起如此烦恼,而且经常都是这样。以前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仇人害我,我就应该恨他们;而父母等人却有恩于我,我就应该爱他们。但是,现在我要深入地思维一下,这到底对不对呢?思维时,应该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进行观察。具体的方法是:
(1)观察右边的仇人。首先是过去世。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右边的这些人是我的仇人,害了我,但是,在过去世中,他们是否始终是我的仇人呢?肯定不是。因为,没有哪个人会生生世世害一个人。在过去的无数世当中,他们肯定做过我的母亲,当他们作我母亲的时候,是怎样对待我的呢?肯定和现在的母亲没有两样。所以,在过去无数世中,他们不但不是我的仇人,没有伤害我,反而是我的亲人,给我带来了种种利益,对我有种种恩德。其次是现世。在现世当中,他们会不会一辈子都害我呢?这也是不一定的。他们只是目前这样害我,以后,我或者他们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一旦发生了变化,在这一生中,他们也会成为有恩于我的朋友。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再次是未来世。那么,在遥远而漫长的未来世中,他们会不会生生世世都害我呢?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肯定会再做我的父母。那时,他们会和现世父母一模一样地疼爱我、利益我。
以上是对右边仇人的观察。平时,我们对仇人的嗔恨心很大,经过这样的思维,嗔恨心就可以慢慢减退。
(2)再观察左边的父母亲人。观察的方法与前面一样。
首先是过去世。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是我的父母亲人,赐予了我各种各样的恩惠,是关心爱护我的。但是,在过去世中,他们是否始终是这样呢?不是。在过去世中,他们肯定作过我的仇人,而且伤害过我,就和今天坐在我右边的人一模一样。同样的,坐在我右边的人今天虽然是我的仇人,但是,他们在过去世中做我亲人的时候,也和今天在我左边的人群一模一样。时间改变了,左右两边的位置也会随之而改变。
其次是现世。在现世当中,他们是否会一辈子都利益我呢?这也是不一定的。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和他们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反目成仇。儿女怨恨父母,兄弟姊妹因财产纠纷而相互猜忌,朋友之间互相嫉妒,诸如此类形形色色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再次是未来世。那么,他们在未来世会是什么样的呢?未来,他们也不一定做我的亲人。在未来的生生世世当中,他们肯定会一次又一次地做我的仇人。那时,他们也会像现在的仇人那样对待我。
以上是对左边亲人的观察。这样思维以后,对左边亲人的片面爱心也会慢慢减退。
通过观察便会发现,在轮回当中,我们找不到一个绝对的亲人和一个绝对的仇人。此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是如此地盲目,只看眼前的几十年而已。自己所有的爱和恨,就是来自于如此狭小的范围,我一直是根据这短短的几十年中自己的所见所感,来判断谁是我的仇人,谁是我的亲友。如果我的眼光能超越这个范围,看到过去和未来,就会发现以前的判断竟然都是错误的。
这些都是事实,不是为了能够生起菩提心才这样讲,实际上就是这样。如果佛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感觉不到,就会将亲冤划分得清清楚楚。但是,若从整个轮回的角度观察,谁是仇人,谁是亲人,就是很难区分的。
总之,一切众生都做过我的父母,赐我以恩德,同时也都做过我的仇人,加害于我。既然如此,我对仇人便没有了特殊的嗔恨心,对亲友也没有了特殊的贪心,这叫做无记的舍心。它既非善业,也非恶业,所以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这一层次的境界——对一切众生的平等慈悲。该怎样超越呢?
当贪心和嗔心基本达到平衡时,就可以停止以上的观察,开始修知母、念恩、报恩等修法。
但是,如果在修悲无量心之前没有舍心的基础,我们的贪心和嗔恨心就会太不平衡,就只能对少数人修悲心,而不能对一切众生修悲心,这样就无法修起平等的悲无量心。
这时可以继续观察,他们做我父母的时候,对我都是恩重如山,但是,他们做我仇人的时候,是否对我只有损害没有利益呢?不是这样的。正是因为他们害我,才使我有机会修忍辱,并对他们修菩提心;也正是因为他们害我,才使我对轮回生起厌患之心,并开始走上解脱道。其实,他们的加害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利益。所以,虽然他们害过我,但是我们只想念其恩德,只就众生利益我的一面进行观察。
(二)悲无量心的修法
接下来,便在无记舍心的基础上,开始修悲无量心。慈无量心或者悲无量心是我们修菩提心时最需要的。
在修悲无量心时,也有观想和观察两个阶段。
1、观想。这时,不用观想很多人,只观想自己的母亲。有些人也许会因为儿时母亲的抛弃等各种因素,而对母亲感情不深。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就可以观想人群当中对自己最亲、最好的人。但一般情况是观想自己的母亲。
2、观察。最开始时应该观察现世的母亲,这是因为对现世的母亲容易生起悲心的缘故。这时,可以分成三个步骤来思维:第一是知母,第二是念恩,第三是报恩。
(1)知母。所谓知母,就是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将来乃至获得解脱之间也不例外。对于现世的母亲,这一世就无须观察了。可是还要思维:她不但现世是我的母亲,而且在过去、未来的很多世中也肯定做过我的母亲。观想现世母亲时,这样思维就可以了。
但是,在将范围扩大时,就要知道所有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源头是极其遥远的。虽然我现在因为无明的遮蔽,而变得如此无知,连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都不清楚。而且,在我刚出生,还是一个弱小生命的时候,肯定也有思维和感受,当时我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我也早已记不得了。然而,这些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并不等于不存在。同样的,虽然前后世我也不知道,但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佛经里讲过,在无始以来的轮转过程中,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都死过成千上万次,也生过成千上万次,而大多数的生命都是依靠父母而生的。通过以上推理,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生命都肯定做过我的母亲。不仅过去如此,将来也是这样。对其他人修知母时,要这样思维。这样观察后,就能深深体会到,一切众生都做过我的母亲。这叫做知母。
(2)念恩。所谓的念恩就是指想念、回忆母亲的恩德。在佛经中,将母亲的所有恩德分成了五种:
第一是赐予肉体的恩德。人绝大多数是胎生的,当我们在中阴世界里毫无自由地生活,不断受到极为恐怖的中阴现象威胁,痛苦异常,走投无路,非常渴望能找到一个肉体的时候,因为跟这世母亲有缘,才终于找到了投身之处。那么,我们当然应当知道,没有母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的身体。这是赐予肉体的恩德。
第二是赐予生命的恩德。刚出生时,我虽然有了这个身体,但是,作为婴儿的我是没有自理能力的,不可能依靠自己活下来,是母亲养育了我,而没有让我死去。这是赐予生命的恩德。
第三是赐予财产的恩德。这种恩德,每一个人都知道。小孩子刚刚出生时是一无所有的,身上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但是,作为母亲,却能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财产全部送给儿女。当然,这些是一般的情况,在现在的某些地方,母亲的这种恩德可能会慢慢淡化。但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就是这样:父母不认为家产是自己的不该给儿女,而是把一生的积累全部送给他们。儿女也毫不推辞地把父母的财产当做自己的来享用。
第四是教世间法的恩德。小孩子刚出生时什么都不懂,连说话、走路、吃饭都不会。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不是学校教给我们的,都是母亲教的。
第五是赐给修法机会的恩德。因为母亲养育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修持佛法,这是母亲赐予我们的最大恩德。
在法本上就讲了这五个方面的恩德。除此之外,母亲对自己言之不尽的恩德,都可以拿来一一地反复思维。
对现世母亲修好知母、念恩后,就要将同样的观察迁移到其他人身上,并将范围逐步扩大。其实,只是我们回忆不起前世而已,如果我们可以回忆,并在大街上见到上一世母亲的话,那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实际上,无论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好,还是前面观想的仇人也好,他们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将来也会做。在做我母亲时,他们肯定对我有这样的五种恩德。这就是念恩的修法。
(3)报恩。既然已经知道了一切众生在多世累劫中都做过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有这五方面的恩德,那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要报恩。这是修悲无量心的最终目的。
报恩的方法不是别的,就是要让一切众生得到解脱,这是真正报答母亲恩德的最殊胜的方法。然而,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烦恼都控制不住,那么不要说度所有的众生,只度一个人都成问题。所以,我们要发愿自己先成佛,再度化众生;也可以发心自己与众生同时成佛;或者是发心让众生首先成佛。让众生先成佛是最殊胜的发心,但实际上这样发心以后,自己还是会先成佛的。
悲心的本体是愿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痛苦,此修法需要四个具备:1、具备想望:强烈地希求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痛苦;2、具备发愿:发起愿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痛苦的心愿;3、具备发誓:下决心以自己的力量而令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痛苦;4、具备祈祷:祈祷三宝加持自己能够令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痛苦。
这四个修法必须反复地锻炼。总而言之,悲心+发誓成佛=菩提心。
(4)观想、思维的次第。在观想好以后,反反复复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人心有一个特点:让它学什么,它就可以学会什么,好的可以学,坏的也可以学。所以,要反复地锻练自心。
三、依次第修菩提心
我们在正式修行时,先要修出离心,也就是修外加行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四种修法。出离心修好以后,暂时不要考虑静坐、参禅等其它修法,而是要先把菩提心修出来。没有菩提心,就没有了目标,连目标都没有,还参什么禅?修什么大圆满呢?这好比人在远行前,需要首先明确希望到达的目的地,辨清方向后,再仔细观察路况,然后才能开始行动,脚踏实地地迈向终点。若连目标和方向都没有确定,这不是盲动又是什么呢?这样做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
所以,出离心修到标准的时候,就开始一步一步地修菩提心,若自己肯循序渐进地下工夫精进,就绝对可以成功。因为,以前所有走上菩提道的人都是这样修起来的。所以,只要肯修,就一定会修起来;但是,如果不肯修,就永远都是凡夫,永远只会为自己着想,为自己打算,最终连自利也不能成办。
这是宁玛巴的一种大圆满前行发菩提心的修法。这个修法简单易行,能力很大,效果显著。你们都看过《普贤上师言教》,其中的修法没有这么详细。此修法出自于《普贤上师言教》的一个笔记,其中将如何修菩提心讲得十分清楚和详尽,萨迦派和格鲁派的菩提心修法也基本上是这样的,你们如果能照此去修,就肯定能够发起菩提心。
有了菩提心,其它的就很好办。那时是不是成佛了呢?不是,离成佛还很远,但从此以后的修行速度就很快了。在菩提心没有修起来之前,我们不要考虑很多修法。先把菩提心修起来,然后再修其它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