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与清式家具的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 2015-09-02 浏览 50557 次
 1、纹式题材

  中国纹式图案家具有承继性和趋同性特点,每个时代的出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历史的因素。每个品类的装饰也可能在其它品类中出现。明诗家具正是如此,其纹饰题材许多都是传承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见到。不过,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仍有自己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比较多见。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 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超脱,颇有[明月松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在选择纹饰题材方面,明代工匠也甚为讲究场合。这使得明式家具的题材比较符合特定的施用环境和使用对象的要求,而少牵强矫饰之嫌。同时他们还很注意题材与家具本身的结合,注重常见题材的具有新意的表现型式,在[灵芝纹几][莲花宝座]上我们不但看到了灵芝、莲花这两个沿用了千百年的纹饰形象,还看到了它们与家具形体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近似雕塑般的特有艺术效果。

  2、纹饰结构

  明式家具的纹饰结构适应端正壮穆、简洁明快的造形特点,组织得比较严谨匀称、紧凑有序。明师家具的纹饰结构有着内在的组织逻辑,这种逻辑以程式化的[拐子]为表征。[拐子]的来源似可追溯到青铜器装饰和缠枝花,然而,将这些原型发展并定型化的纹饰结构,却无疑是明代工匠的创造。明式家具的纹饰中以[拐子]组织装饰母题的很多,如花草拐子、如意拐子、龙拐子、草龙拐子、兽面拐子、回纹拐子等等。明代工匠创造的纹饰结构的程式规范一直为后人沿用,并构成中国传统家具的基本特征。明式家具的纹饰图案多给人以方刚稳健 均匀有度的感觉,这与工匠们十分娴熟自如地把握了适宜家具造型结构和艺术品质的纹饰结构是分不开的。

  3、表现手法

  明式家具纹饰图案的表现手法是相当高超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它无时不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明式家具多以名贵硬木制成,材料本身就带有优美雅致的色泽和纹理。因此工匠们往往只是在某些显眼的部位,如椅子的靠背板、桌案的牙子等上进行小面积的装饰,雕刻一些花草瑞兽或镶嵌一块玉石等,使大块的素面与小块的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装饰的效果,有不破坏器体的完整性与自然美。当然,明式家具中也不乏[错彩镂金]的实例,但工匠们始终都是以对比协调为原则的,大面积的雕铸、镂刻总是有光素的宽边或空白相随,细密繁冗的纹饰总是留有[透气]的余地。所以,明代家具的纹饰图案无采用雕镶嵌包的处理方法,还是采用刻画描绘的处理手法,都保持着既空灵又实在的装饰效果。 清式家具的纹饰图案

  ■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贵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作风。尽管清代晚期特别是末期的家具趋向矫饰和衰落,但应该看到清代前期的出品大多是优秀的,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我们论述的对象正是那些清式家具健康的、主流的东西。

  1、纹饰题材

  清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几何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纹饰在这一时期非常盛行,民间老百姓的家具多用[鹿鹤同春]、[年年有余]、[凤穿牡丹]、[花开富贵]、[百果丰硕]、[连生贵子]等,宫廷贵族则多用[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五福捧寿]、[ 龙富贵]等。另外,还常见[八卦]、[八仙]、[八宝]等带宗教色彩的题材。清代后期受西洋文化影响,还出现了所谓[西洋纹饰]。总之题材丰富多样是清代家具纹饰图案的特点之一。清代家具纹饰题材寓意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或统治者炫耀权利财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来得超逸。对于纹饰题材的选择,也不如明式讲究,有些家具纹饰图案显然单纯是为了显示华贵富丽,而很少注意题材的贴切性。

  2、纹饰结构

  清式家具的风格与明式家具截然不同,纹饰结构也适应繁缛华丽的审美趣味,大多采用比较自由的铺满形式。对称式结构渐少,多见的散点式、均衡式、适合式结构,清式家具纹饰结构的组织逻辑仍然沿用了明式的程式规范,但结构组织显然要松散、自由得多。这形成了清式纹饰结构的特点,但有些处理不好的纹饰,难免显得零乱繁琐,重叠多余。清后期的一些卷草花卉纹饰结构还显然受到西洋和中亚艺术的影响。

  3、表现手法

  清式家具纹饰图案的表现手法可谓[锦上添花]。像明式家具一样,清式亦讲究家具的材料,但清代工匠似乎更热衷于人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视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家具上很少见到那种大片作素,不事雕饰的情形。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家具上同时运用几种工艺手段,如刻加镶嵌,彩绘加贴金、包铜或珐琅、丝绣等。材料运用也趋向多样,常见的有牙、竹、藤、丝、绳等。处理手法的多样化、丰富化有助于家具纹饰图案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然而偏执的追求却往往导致画蛇添足之嫌。这种情形在清代家具的纹饰图案中不乏实例,它与明式作风是大相径庭的。

  ■ 结语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家具艺术出现了新的风貌。以板式结构、组合形式为主体、多种材料相结合的现代家具体系已经形成。就加工制作的科学性和实用功能的合理性而言,现代家具比传统家具有着更强的竞争力。特别是现代人体工程学的兴起,更促使家具向方便、舒适方向发展,其实用性能是传统家具无法比拟的。但是现代家具在一味追求机械化生产、强调经济效益、开掘实用功效的同时,却忽略了情感的体现和精神的寄寓,使人感到冷漠、机械、单调、缺乏[情]的烘托和[境]的融合。因此现代人提出了[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要求,开始重新审视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寻找被现代文明失落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情感。[后现代主义]的兴趣正是出于这种目的。面对新的文化现实和审美要求,我们是否应该有所反思?是否应该向自己光辉灿烂的传统家具艺术学习、借镜、汲取些什么?这也许正是我们研究传统家具图案艺术的价值所在吧。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