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常宁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因开发不合理,正在日益枯竭,资源大市的地位正在下降,这已成为制约常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
2011年,常宁市被列入了全国资源枯竭城市。
要发展,就必须转型。这成为了常宁市主政者的共同认识。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常宁市委、市政府将茶叶产业列为重要的接续替代产业,在转型发展规划中明确将高山有机茶产业项目列为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一次决策,让茶叶成为了常宁市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而在这之前的2013年8月7日,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发〔2013〕26号文件”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2014年1月14日,又下发了6号文件,文件要求到2020年,全省力争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
这两个文件的下发,正式吹响了我省向千亿茶产业迈进的步伐。
可常宁作为传统的主产区,却未能列入全省重点布局的县市区范围。没有被列入,就意味着省里很多项目资金不会向常宁市倾斜。
可发展茶产业,茶园、加工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少。
面对困难,常宁主政者一致认为,没有支持,全市上下也要齐心协力抓好茶产业的发展。
常宁其实拥有种植高山云雾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气候温润多雨,昼夜温差大,土壤腐殖质丰富,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考察后评价常宁市在全省有机茶基地中可排前三位,宜茶面积在10万亩以上。
据常宁县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常宁人民就开始种茶、制茶,出产的塔山山岚茶在北宋时曾列为贡品。1953年,塔山山岚茶曾作为常宁人送给毛主席的礼物而走进中南海。1985年,塔山山岚茶经省、市茶叶专家审评后获得高分,首次进入省优质茶行列。可由于当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对于茶园疏于管理,茶园逐渐荒废。
为了让茶园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2013年9月,常宁市组建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新华任组长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发了《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要求市财政每年按照不少于600万元的标准设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要求各部门整合资金、技术力量全力支持茶叶产业发展。
2015年1月24日,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原常宁市委书记何录春专题赴塔山瑶族乡调度茶产业发展,对整合资源和力量发展茶叶产业进行了再部署,强调要用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理念搞好茶园建设,打响茶叶品牌,提升有机茶品位,全力支持常宁有机茶产业做大做强。
常宁市委书记曾义国更是提出了要将发展茶产业作为扶持塔山瑶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常宁茶产业,由此迈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措施 由唱“山歌”变为唱“国歌”
茶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
目前,中国有茶民6亿,全球日均消费茶60亿杯,茶产业前景广阔,被誉为“绿色金矿”。
可常宁茶产业发展起步晚,面临着有产品、无产量,有品牌,无名牌的尴尬局面,“山歌”只在本土响。
为了改变常宁茶产业现状,打响其品牌,常宁市政府与湖南农业大学、省茶叶研究所结成战略协作伙伴。2014年,省茶叶研究所为常宁市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规程,组织开展了茶叶种植培管、加工等专题培训,安排专业技术队伍常驻常宁市及时指导。
湖南农业大学则与常宁市结成了校地合作共建,组织开展了生产加工的全面培训、茶文化专题讲座、茶产业的调研和发展指导,为企业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全面深度合作。
常宁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常宁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按照发展高山生态有机茶为主,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高山有机茶园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20亿元、年创利税0.8亿元的总目标。
同时在政策上给予茶园基地扶持,2015年起将新开辟茶园的一次性补贴标准从原来的1000元/亩提高到1300元/亩,企业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给予650元/平方米的补助,2014年,整合各部门的资金5000万元左右,对茶乡基础设施建设,茶园建设给予支持。
在政策的感召下,在产业发展前景的引导下,不少企业成为了常宁发展茶叶的主力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逐年拓宽。
在外经商近20年的何万忠回到了塔山瑶族乡,带头在狮园村新开发茶园300亩,购置了一条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成立了常宁市天堂塔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其中30户贫困户成为该合作社社员,带领当地茶农走向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福建人龚天水也来到了常宁市,成立了福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茶叶种植、加工、产品研发、销售、旅游观光为主,租用老茶林地3800余亩,开辟新茶园500亩左右,在塔山瑶族乡建起了瑶族特色的茶叶加工厂以及休闲观光园,带动了越来越多茶农的加入。
常宁市阳平有机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瑞丰茗香茶业有限公司、常宁市兴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宁市天堂山云雾茶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业公司从四面八方赶来常宁投资、建厂,为常宁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牧茗专业合作社、天堂山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小祁元茶叶生产合作社……越来越多的茶农加入合作社,成为了常宁发展茶产业的主力军;
4000亩、8000亩、1.2万亩、3万亩……标准化的高山有机生态茶园面积不断攀升;
塔山瑶族乡、天堂山、洋泉镇、西岭镇、庙前镇、弥泉乡……越来越多的乡镇(办事处)加入茶产业的队伍。
茶产业在常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悄然崛起。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将塔山瑶族乡、天堂山办事处建成茶叶生产专业乡,并大力发展洋泉山区、库区茶叶专业村,培育好一批标准示范茶园,形成‘一带一园一廊’的格局,进而将我市建成湖南省最大的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常宁市副市长郭松青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现状 “生态有机茶之乡”雏形初现
“没想到常宁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茶产业;没想到常宁这么短的时间内成长了这么多优秀茶企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没想到常宁茶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市场规律如此契合。”这是2015年7月上旬,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调研常宁茶产业时发出的感慨。
其实,常宁茶产业让人惊喜的远不止这些。
近两年来,常宁茶叶已荣获“衡阳名牌产品”、中国中部(长沙)国际农博会金奖、2014第六届湖南茶业博览会金奖、“2014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展”专题活动“湘茶大赛”金奖等荣誉。
常宁茶叶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形成,茶农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在常宁塔山大源头高山有机茶基地,近1000亩的茶园分布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一眼望去,茶园内沟沟相接、路路相通、花木相间,诱杀虫子的生态黄板在阳光的映衬下散发着耀眼的亮光,茶树在富锌富硒土壤中及高山云雾的滋养下,长势良好。
“这片茶园是阳平茶叶公司去年新种下的,该基地远离居民点,无任何污染,具有生态茶园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两期工程,将开发8000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一旁陪同采访的常宁市茶业协会会长廖伦龙告诉我们。
“不仅如此,5年之后,这里将是我们塔山瑶族乡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将打造成春赏花、夏采茶、秋登高、冬赏雪的原生态旅游区。今年杜鹃花开的时候,每周末来这里赏花的游客就有1.5万人次呢。”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彭小冬自豪地说道。
而在大源头高山有机茶基地的规划上,我们了解到:5年之后,茶叶进入盛产期,预计可实现1600万元/年的净生产值,可辐射带动周边3100多名群众从事有机茶种植及相关产业经营。
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茶叶的品质,廖伦龙说政府也在不遗余力推行茶叶生产自律公约和有机茶生产承诺书,让企业和茶农共同维护常宁的生态有机茶品牌。
他表示,“我们常宁发展茶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一开始就高标准定位为发展生态有机茶,提出了打造我省‘生态有机茶之乡’的奋斗目标。在茶叶基地上,推行不准施化肥、不准用农药、不准使用除草剂这三不准,以品质赢得市场认可。”
正是这严格的制度,保障了茶农的利益。常宁茶产业因为品质好,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每年春茶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茶产业的队伍中。
外出打工多年的塔山狮园村村民刘宗任回到了家乡,新开辟茶园8亩,加入了合作社,成为了塔山第一批专业茶农。“以前我在煤矿打工,家里人天天担心我的安全,小孩由于见面时间少,都不跟我亲近了。如今在家里种茶,收入不低,还可以陪伴家人,现在两个小孩天天粘着我,幸福着呢。”种茶让刘宗任尝到了甜头,今年他又新种了3亩茶园,丰产后年收入可达10万元。
不仅如此,如今塔山狮园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了家乡,有的种上了茶树,成为了茶农;有些回到家乡的茶厂工作,有了照顾家人的时间;有些借助生态旅游的热潮,办起了农家乐。
常宁茶产业的崛起,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还推动了茶产业向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常宁绿色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进程。
喜讯不止这些,在常宁市委、市政府的争取下,在常宁市全体茶人的努力下,不久前,常宁茶产业项目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为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迈向了快速发展的征程。
同时,在2015湖南省第七届茶博会上,常宁还将举行专场推介会,届时,常宁茶产业悠久的历史、良好品质以及独特的茶文化将一一呈现,闪耀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