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刘国义一幅油画引发的
下一主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全面展
陈履生的书法展某种意义上说是篆书展,智慧的他当然晓得藏拙,选择篆书作为主打,一方面突出了唯一性,另一方面,一本正经的篆书是否也寄托了陈履生对时局、社会寓正于书的特殊深义呢?反正我看陈履生的篆书时一点不觉得他风风火火的艺术履痕的半点浮躁对他有什么影响,而是很奇怪酒量特棒的他怎么不会把酒气掺和到书法中去呢?如此理性与激情分开的人实在是很“恐怖”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他的模式,旁人难以复制。他的正能量的篆书散发出的文人气息如男士香水会把美女熏翻,也使得等待用有色眼镜看他书法的专业人员不好意思对他的书法评头论足,说三道四。
陈履生“务本”的画和他的仪表相似,干干净净,宁静致远。山水的清逸、水仙的幽馨、迎春花的闷骚、冬日树梢的温婉向上,代表着陈履生多情善感的心境。他的画不需要去讨好献媚,他的画是给自己看的,标榜的不是技术,而是对世界、对人生、对物态的体验观察,其画面弥漫着一种虚空色彩,淡淡的,像一个结着孤清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梦眼迷濛,轻轻地走过去,忍不住又轻轻地回头点一点头。
不懂摄影的我好喜欢陈履生的摄影,冷的镜头拍摄的依然是很有冷感的景致。世界不能太热,要不时地添加冷气,世界才变得美妙永恒。人也是,顺逆都要冷静,千万不要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懂得冷的道理,珍惜冷的时光,人生的质量便会得到改善。
最后,真诚感谢陈履生,他把许多画二代的名牌人士请到广州,除了刘海粟、石鲁子女,还有李可染、潘天寿、关山月、钱松喦、林墉、王子武、王明明等子女后代……。
美术报首席记者 蔡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