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作品中,有款识年号的极少,这为木雕的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给木雕作伪带来一定的限制。目前较为多见的木雕作伪现象,主要表现在仿造古代观赏性圆雕作品和以劣次木材假冒优质名贵木质这两个方面。
木雕中的圆雕作品,题材造型主要为佛像、仙道人物、动物和花果等,与其他质材圆雕作品一样,主要置于书案等处用作观赏。此外,木雕文房用具之类亦可用作陈列观赏品。这类木雕一般内涵丰富,工艺精致,往往受收藏者青睐,收藏价值较高。因此,此类木雕常常成为仿古假冒者造假的重点。但假冒仿造的作品往往做工粗糙,人物造型呆板,毫无生气,拙而不朴,典而不雅,徒有其形而缺乏神采,与真的古木雕作品相去甚远。古木雕中有一种金漆木雕,真品的做法是先髹以生漆,再贴以真金,历经数百年依然金光灿烂,而仿制品用的则是化学漆,涂的是劣质金粉,用不了几年,金粉就会脱落,面目全非,与古木雕判若两“人”。
与圆雕之类可置于书斋案几供作陈设观赏的木雕相反,普通的建筑装饰木雕等,一般假冒者极少。这是因为这类木雕的市场价格目前并不高,仿古做假,耗时费工,其成本价甚至可能要高于市场价。从经济角度来说,没有人愿意做这种赔本的买卖,故市场上这些木雕多为真货,即使是明清时代的东西亦不例外。
木雕作品的价格与其质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一件木雕作品雕刻成功与否,与木雕所用的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因果关系,木质的优劣也就成为木雕身价的组成部分。因此,市场上常可见到有以劣次木质冒充优质木材的现象,被冒充的主要是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名贵硬木质材。为此,收藏木雕对木质的鉴别亦为必要,兹将明清以来木雕常用的材料扼要例举如下。
紫檀亦称“青龙木”,属豆科,常绿乔木,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少量生长。紫檀木质坚硬,纹似牛毛,微有芳香,色调紫亦,深沉古雅,深受世人青睐。从明代起,国内已开始了大规模的采伐,国内紫檀很快被采伐一空,随后朝廷遂派员赴南洋采办。至明末清初,南洋一带所产紫檀,几乎全部汇集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