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民间家具修复的工艺流程
发布时间 2010-04-06 浏览 49683 次
胶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纹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显的粘合缝隙,如不行则需要从新制作。最难修复的是雕刻的部位,图案缺失后,需用同样的风格修补,而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尽相同,即使使用同样的材质,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绽,何况大多雕刻部位的损伤是由于部件过于纤细,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后,只能保留这种残缺美。

  5)精打磨

  毕现无遗的木质肌理和纹路,是最耐看的朴素美。打磨去除木材表面的毛刺,就是为了表现自然的“包浆”效果。包浆是指,优质木材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形成的一层温润如玉的亮光,越用越亮,这种岁月的痕迹,就称为包浆。

  按收藏界的修复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包浆并尽快形成新的包浆效果,所以最好在家具表面烫蜡,比如柏木和榉木,经过打磨后烫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包浆”,光洁度并不比硬木家具差。

  传统打磨用的是挫草,也就是节节草,学名叫做木则草,我国东北很多地方都有出产。用这种草泡水之后,可慢慢地磨出木头的光彩来。现代一般使用钢丝棉、高号数细砂纸(800号以上)、各种动物毛发(动物棕毛越硬越好)由粗到细多次打磨,之后再打蜡擦油,一般使用蜂蜡,越原始的蜡效果越好。

  6)做漆面或髹饰

  做漆面并不是简单地刷漆,而是尽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大多数清水木色的古旧民间家具擦蜡即可。这是古旧民间家具修复工艺中的独特之处。也有需要从新罩漆的,一般情况下,头道漆后,要再上四到五道面漆,上两次色,揩漆和复漆一共需要八至十道,木质好的上面漆和复漆的道数可适当减少。漆膜同样需要打磨,效果最好的是使用人的头发反复摩擦。漆面打磨的总体要求是不留死角、不留油污、色泽均匀一致。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