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 加快从大省向强省迈进
发布时间 2015-10-19 浏览 50085 次
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的必然趋势。”参观现场这样的感叹不绝于耳。

  刘福成说,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中“初制标准化、精制规模化、拼配数据化”,省农委从去年开始组织开展“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10个茶叶品牌27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并在今年3月15日由省质监局、省农委发布实施。

  推动组建黔茶联盟等7家企业集团(联盟),联结上游企业179家,覆盖茶园73.1万亩。初制企业1903家,清洁化生产线985家;精制企业379家,精深加工企业20家,开始走上茶叶初精制分离、拼配数据化的道路。贵茶公司今年已精制绿宝石、红宝石70万斤,年内可达100万斤,产品通过欧盟463项检测。贵天下公司仅今年8-9月份精制无污染、零添加茶叶价值近3000万元。

  另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始本地化生产。赐力茶机公司自主研发的茶叶生产线成套装备,已下线7条生产线,价值4500万元,填补了我省茶叶生产机械制造空白。印江、瓮安等地正在建设一批茶叶机械制造厂。

  贵州茶要用新标准来推动加工的标准化、清洁化和量产,夏秋茶青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精制拼配的数据化。用标准来突出我们贵州茶的优势,并推动贵州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用标准来争取贵州茶在中国的发言权。

  ● 质量安全构建100%合格体系

  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着力强化茶叶标准化建设、监督检验检测和产品质量可追溯等环节,建立最严厉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实现茶叶国际、国内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100%。”

  “今年仅省农委、省食药监局共抽检茶样1108个,100%合格,没有出现茶叶质量安全事件。”据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福成介绍,从2014年贵州茶开始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推行用绿色无污染、生物防治技术综合防治茶园病害代替剧毒或高毒农药杀虫。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195.72万亩,并在9个市州建立起179个茶园用药专营店。“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之称的新《食品安全法》在10月1日起实施,新《食品安全法》特别强调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瓜果、蔬菜、茶叶、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并对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行为,增加了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处罚的规定。

  因此,省相关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全省各地一定要结合茶产业实际,从源头管控、绿色防控、抽查检验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建成国内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安全第一的茶叶原料基地。率先在茶叶上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第一产业大省。

  ● “三绿一红” 引领贵州茶溢香世界

  “三绿一红”为重点的品牌建设,抓好宣传推介,使贵州茶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在全国迅速提升。

  刘福成说,去年以来,国内平面媒体报道贵州茶产业动态2420条、广告1071条。在央视、贵州卫视等电视媒体宣传报道1445次,滚动播放广告716条3.9万次。“三绿一红”品牌和《贵州茶香》在央视投入广告费1.12亿元。

  目前,“三绿一红”品牌覆盖茶园达201万亩,使用企业352家,省外销售网点3774个、网上销售点576个。2014年至今产品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70亿元。

  据贵州省检验检疫局数据,2014年贵州省出口茶叶1154万美元,同比增长663%。2015年1-8月贵州茶叶出口1567万美元,同比增长50.2%。在现今全国各类茶叶出口全面下滑的境遇下,贵州以好原料、高品质的“一杯干净茶”实现茶叶出口逆势增长。

  “在国际上,我们的产品以出口至德国、美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法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及地区,截至8月底,公司已收到海外订单36.4万斤。”贵州贵茶公司总经理胡清爽告诉记者。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以“三绿一红”品牌为代表的贵州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标市场从华北、华东向华南、西北延伸,营销渠道快速跟进,贵州茶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实。接下来,我省将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为重点强化茶叶品牌建设,抓好市场拓展和渠道建设,推动实现加工升级,抓基地促进提质增效以及做好产业发展各项支撑保障。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