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要“三戒”
发布时间 2015-11-07 浏览 50219 次
,主要还是靠“笔性”。因为,无论一个书画家还是从未摸过毛笔的初学者,其用笔的“轨迹”都有先天特点,即使经过训练,这种特点也难以完全改变。精心的模仿者,在造第一笔假的时候可能很像,第二笔也像,但接下来的第三笔、第四笔……总有漏马脚的时候。但要了解这一点,精心辨别,就要靠对该名家的熟悉,熟悉其用笔的独特笔性,当然也包括用墨、用色等等。前面说过的任何鉴定权威都不可能精确鉴定所有名家字画,就在于不可能熟悉所有名家的笔性,而这种笔性的区别又是很微妙的,需要认真研究,烂熟于心。同时,所谓笔性还要和作品水平联系起来,刻意模仿的笔性由于遮掩了仿者自己的笔性,往往显得拘谨,不自然,再加上仿者自身水平所限,仿品的生动性就大打折扣,表现出粗糙、软弱、单薄、层次不清,无精打采等问题。所以有位著名画家笑道:我的作品可以仿,但作品精神仿不来。

三戒盲目相信权威和所谓的书画“来路”。如前所述,既然权威不可能熟悉所有的名家,也就不可能在任何书画面前都是权威(其实权威也不过熟悉几家而已)。再加上目前的社会不正之风,“威”钱交易,就更不可全信,只作参考而已。还有所谓的书画家和作品的合影,本意是证明作品的真实确凿,其实用电脑合成影像作假十分容易。至于书画的来路。有的有很“真实”甚至动人的故事,这些都不要理会,卖假古董的编的故事更能打动人。还有的个人收藏的卖品,如送某领导的礼品,或从某某名家或领导家里偷出的等等,也不要信。前者故事或许为真,但送礼者的“礼”很可能就是赝品,目前抄没贪官拍卖的赃品,很多都是赝品就可证明。总之,只看作品不听故事。如果投入较高又拿不定主意,一定要找几位内行多睁几双眼,相对保险一些。

书画既可收藏增值又可欣赏,有一颗平常心少几分急功近利心更重要。等到自己的眼力慢慢上去了,再藏到几件如意的真品,回头望望走过的路,会发现这是一个既艰苦,又快乐,还能提高自身品位的有益过程。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