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过程中发现,这些山都是石山,无论是山的骨架,还是山坑、山坡、山脊、山顶,都凸立着一块块奇形怪状的花岗岩,石面上海潮侵袭的痕迹随处可见。据当地人介绍,在那琴近千条山坑里,出产玉石的山坑有几十条,但产量较多、特色鲜明的黄蜡石主要分布在散石湾、铜鼓坑、三夹水、两耳坑、大水坑等,其中散石湾是发现最早的地区,而大水坑则是最近发现的地区。
为了深入了解,在向导的带领下,徒步两小时,走过一个海湾,爬过一座石山,走出一片密林,来到了台山蜡石最初发现的地方——散石湾。据介绍,从散石湾向南走几公里,就是阳江核电站,尽管这里已开采近10年,但依然有不少人在这里寻找玉石。就在过来的路上,还看到有一些收藏石头的老板和这里采石的农民做生意。
随后去了位于葵田山的那琴村委会最长的山坑铜鼓坑,据说因为山坑状如铜鼓而得名。据介绍,这条山坑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时间也最为悠久,水晶、黄玉、籽玉、蜡石都在这里先后被开挖出来,还有稀土等一些矿产,可惜的是该坑没有发现玉石矿脉。除了农忙季节和雨天,差不多每日都有农民上山采石。这儿出产的籽玉,品种多样,颜色丰富,质地参差,其中黄皮红心的小品籽玉最为惹眼,实为难得的巧雕玉材。
江门市奇石协会副会长凌文龙说,双耳坑距离阳江市的阳东县管辖范围不足1000米,坑里的籽玉也是那琴人先发现和开发的,产于此处的籽玉手感最佳,质地最是细腻幼滑,大都为冻质状态。凌文龙说,双耳坑的玉石,在台山玉石各大名坑中,产量是最少的,但是质量是最好的,水洗度也是最好的,由于这儿未发现有玉石矿脉,坑底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所以近三年基本上已经无人去采挖,而且在建的阳江核电站距离这里只有几公里远,所以双耳坑的籽玉已经是断源的美玉,量少质精,其市场价格,实难估计。
三夹水,因三条山坑之水汇于一处而得名。据凌文龙介绍,那里地形最为复杂,离那琴村委会也最远,实属一片荒凉之地。由于在三条水的汇合处,冲刷出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台地,在这个冲击台地里,堆积着不少附近山体冲刷而来的玉石。随着三夹水附近几个水库已划入阳江核电站管辖范围,并将作为核电站的淡水资源,因而三夹水周边能供采挖玉石的范围也大大缩减,也使得台山玉石能开采的总量大大减少,因此玉料价格的上升,也是必然的。
农民靠采石增收
来到散石湾的采掘现场,挖掘玉石的农民们拿出他们采挖出来的玉石。在谈话中了解到,他们都是附近那琴村委会南村人,是十几年的老采玉工了。一位姓容的采石工说,他家还有5亩地,不过一年只需要花20多天照顾就可以了,其余时间都用来采挖玉石了,因为玉石一年可以为他带来五六万的收入。这位容生说,钱都让商人赚了,他们前几年挖到一块很好的黄蜡石,当时是以几千元的价格卖掉的,据说现在那块石头已经卖到好几十万了。他说,尽管采石很辛苦,不过比种地收入高多了,家里的收入现在主要是供孩子读书,等孩子毕业了,他就准备盖新房子。
据了解,为了安全,他们大都是自觉结盟,三四人一组,分工合作,一般干5个小时,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挖玉石,除了经验,运气很重要,有时做一天工都没有什么收获。
进山采矿的农民,除了带齐采矿的工具,还要带上蓄电池,因为山坑的大部分地方,光线都很暗。据了解,刚开始挖掘时,农民们只知道水晶值钱,便专门采挖水晶,把黄玉甩在一边,阻碍开采的,干脆毁坏了事。后来,农民们知道黄玉是宝石,比水晶还值钱,于是又重复了开采水晶时的做法,把那些籽玉又甩了一遍。那些当地收购水晶或黄玉的商人(多为上海人或福建人),偶尔到采挖现场走走,发现了这些遗弃的籽玉,觉得其晶莹通透,色彩华丽,便随手捡了几块,带回家中玩弄,于是,这种玉石,便经由这些商人之手而面世了。
在铜鼓坑附近的村庄看到,一些农民农闲就去山里捡石头,不管好不好,捡回来再说。因为随着黄蜡石的日趋稀少,这些料石也逐渐珍贵起来,就是那些不好的石头,也有商人专门来收。商人们会看看这些石头的成色,好的话就1000多元一吨买走,次一些就按照500元或者600元不等的价格买走,这些石头的功能一般都是园林绿化用的。附近一村民苏立春说,要是运气好的话,他100天就能捡到两三吨石头,差不多也能赚2000元左右,也是一个增收的好办法。不过有农民也担心随着资源的枯竭,以后这个副业就操持不下去了。
为台山“黄蜡石”正名
据专家介绍,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北陡镇的地下骨架都是由花岗岩、云母岩等岩层构建的,这里原先也是海洋的一部分,即使变成陆地已经年月久远,仍随处可见海洋的侵蚀。由于地热运动,在高温高压下,岩浆从地下涌出,流向上述岩脉的缝隙间,并于流动中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和混合,形成了不同质地和色彩的玉质矿物。这种地热运动的玉质矿物,也因产地的不同而不同。产于北陡散石湾、黄花湾、双耳坑一线的南北走向的山脉,其矿物大都是以籽玉的形态现身,质色光滑纯正。
江门奇石协会副会长凌文龙说,“台山黄蜡石”应该正名为“台山玉石”。凌文龙说,他先后给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珠宝玉石鉴定中心送过两个样本,定性基本相同,都是定名为“多晶石英质玉”,其中一个样本做切片分析检验,定名为“黄玉髓”。据专家解释,玛瑙与玉髓都是同一种矿物玉髓,但玛瑙具有纹带构造,而玉髓不具有纹带构造。
由上述2个检验报告,验证了北陡那琴管村委会出产的这几种矿石,均是玉石,已无可置疑。凌文龙将这种玉石(包括玉髓、玛瑙和多晶石英质玉),统称为“玉石”,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在我国,各地的玉石大都以产地命名,所以凌文龙将其命名为“台山玉石”。
相关链接:黄蜡石
据史料记载:黄蜡石首先发现于真蜡国(今柬埔寨),故称蜡石。另有说法是因石表层内呈现蜡油状釉彩而得名。
黄蜡石出产于柬埔寨,中国广东的潮州、揭西、佛冈、韶关、清远、台山、开平、电白,广西的柳州、贺州、钟山、金秀等地,在岩石学上是一种石英石,主要成份为石英,清代谢堏所著《金玉琐碎》中对黄蜡石就有记载。
蜡石的形成过程是:石英岩矿物因地质变动而使破碎的石英石滚入酸性的泥土中,并长期受酸性物质的低温溶蚀,使其表面产生蜡状釉彩。又因山洪暴发,使其滚入山溪中,一部分蜡石经河水搬运而流入江河,经千万年的江河溪水冲刷及沙砾摩擦,使其表面油光溜滑,并经水中各种矿物元素的长期渗蚀,使其产生多种色彩。
蜡石按其色彩分类有黄蜡石(含锰成分),褐蜡石和黑蜡石(含铁成分),红蜡石(含氧化铁成分),彩蜡石(含多种矿物成分),白蜡石(未经矿物质渗蚀,只因长期受水的渗浸而产生蒙蒙的白膜)等五大类。黄蜡石是蜡石的一种,其硬度大,摩氏硬度7°左右,韧性也强,极富稳定性,虽然其表层为黄蜡油状,但其切面石心部分常为粉白或黄白、乳白色的石英微粒,其油蜡之质感源于石英,而其颜色则来自氧化的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