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四)
发布时间 2015-11-19 浏览 50511 次
行云与海水均以青花和绿彩组成,浪涛则不施彩,显出浪涛天的气势。

【梧桐图】清代瓷器纹样之一据说系瓷制艺人根据唐人王勃《腾王阁序》的诗意,将“江西八景”中章江门和腾王阁组合为景逐渐演变而来,又以“梧桐引得凤凰来”的佳句,称此图为“梧桐”。画面景、物、人皆备,宛如一幅江南渔、樵、耕、读山水风俗画,边缘饰织锦图案,辅以串珠装饰,中间饰象征吉祥的“八宝”纹样。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繁而不乱。

【婴戏纹】瓷器上装饰的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在注子的流下用褐彩绘一肩负莲杖、手挽飘带的胖娃,外罩青釉。宋金时期,耀州窑、定窑、介休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均有婴戏纹产品。装饰方法为刻划、印花、绘画等。图案有童子戏花、双婴划船、骑竹马、抽陀螺、钓鱼、玩鸟、蹴鞠、赶鸭、放鹌鹑、攀树折花等,笔划简练流畅,构图生动活泼。明清时很流行。

【婴戏三果】婴戏纹之一。所见为宋代定窑印花器。三个儿童一骑于树枝上,一坐于树枝上,一立于树枝上,分别攀拽树上的桃子、石榴、枇杷,天真可爱。

【眼前见喜图】瓷器装饰题材。盛行于清代。画面以动、植物为主要内容,以谐音或表意突出“喜”字。如:绘梧桐、喜鹊,称“同喜”。绘喜笑颜开的四个童子,称“四喜人”。绘一豹

、一喜鹊,称“报喜”。绘二喜鹊、一铜钱,称“喜在眼前”。绘二童子笑脸相对,称“喜相逢”。绘梅花梢上落一喜鹊,称“喜上眉梢”。绘一灌獾、一喜鹊,称“欢喜天地”。绘一喜蛛下垂,称“喜从天降”。绘两只喜鹊,称“双喜”。

【福禄寿图】清代瓷器装饰题材。画面绘蝙蝠、鹿桃或松、鹤、寿星老人等内容。蝠、鹿音同“富”、“禄”,分别代表富贵和高官厚禄,松、鹤、寿桃、寿星均寓有长寿之意。此图又称“三星”。瓷器上装饰此图,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表达了世人的美好愿望。

【缠枝纹】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婉转流动,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饕饕纹】又名兽面纹。饕饕是一种神话动物,面部兼有牛、羊、虎、熊等动物的特征,狰狞恐怖。以《吕氏春秋》“周鼎著饕饕,有首无身”的记载而名。明清瓷鼎、瓷炉上见有仿商周铜器的饕饕纹,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彩绘等多种。

【羲之爱鹅图】明清瓷器的常见纹饰之一。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为了掌握书法技巧,养成了“爱鹅”的癖好。他从鹅行水的动作中悟出了用笔的方法。曾以书写一部《道德经》的代价换取了山阴道士所养的鹅。后世因有羲之爱鹅之说。明成化斗彩高士杯上的羲之爱鹅图,王羲之头、手及下身衣着均为青花,上身衣服轮廓内填以矾红。僮儿手捧图书,除衣服填成水绿色外,其他部分均用青花勾填,鹅为赭色,轮廓用青花勾出。水、垂柳、苔点、坡石、草竹均以青花为主,或填加相应的色彩。构图十分精美。

【麒麟送子图】瓷器纹饰。古时将麒麟视作祥瑞、稀有之物,用“凤毛麟角”形容罕见而珍贵的事物。清人祝贺亲友得子,往往在瓷器上画麒麟送子图或寓“早生贵子”、“福增贵子”之意。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