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和:石屯茶香
发布时间 2015-11-25 浏览 51827 次
圳才逐渐失去交通枢纽的地位,只留下一些古建筑的断壁残垣。

  石圳村,这个跟深圳仅差一字的自然村,誉之为政和的“厦门岛”倒也贴切,茂林修竹,四面环水,祖屋考究,布局精巧,是古商埠水路中转的枢纽码头。如今,石圳村正悄然地发生变化:曾经被封的古井被挖掘修复,重见天日;被泥石填埋的水渠被清理出来;原来杂乱不堪的环境焕然一新……

  2013年,石圳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恍若“江南水乡”得以重现。2014年,石圳村又描绘了4A级旅游村规划,主题就是打造“白茶小圳”。据介绍,围绕环岛茶文化景观带,石圳村将分四期建成生态茶业观光区,建设茶养生馆,推出茶疗、茶宴、茶浴等养生项目;白茶产业展示区,建设白茶广场、白茶银行、白茶博物馆,推出“新娘茶、水上茶、席上茶”等民俗项目。

  历史上,政和茶必经石圳。石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它背靠牛背山,三面为政和最主要河流七星溪所环抱。古代它处在古官道正道桐岭铺和倪屯铺之间,是政和通往省、府的交通要道。

  同时,七星溪流经古圳时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处深水港湾,从明、清时期起就成为外埠工业品、食盐及政和土特产品等进出城关的中转码头,石圳也成为以航运为主的村庄。最盛时期,石圳湾长年停泊的船筏超过100艘。

  《政和县志》(1919年)记载:茶有种类名称凡七,曰银针,曰红茶,曰绿茶,曰乌龙茶,曰白尾,曰小种,曰工夫,皆以制造后得名,业此者有厂、户、行。陈椽编著《福建政和之茶叶》记载:政和茶叶凡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及银针,前者运销俄美,后者运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二者专销安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种,每年出产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

  作为进出城关的中转码头,石圳为政和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陆运的兴起,水运逐渐退市,石圳也慢慢归复平静,曾经的茶楼酒肆旌旗不再。所幸,如今的石圳,茶树静默在村前村后、房前屋后,即便是在残墙断壁之间,也可以随时与茶相遇。

  石圳之外,政和茶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白茶之乡”、“千年白茶、百年工夫”……目前政和全县茶园总面积10.1万亩,80%的行政村、75%的农户都种茶。

  在石圳,你可以了解政和茶叶的发展历史,因为,石圳茶在源远流长的政和茶史中,一枝一叶都是那么充实和弥漫。

  一杯白茶捧在手,无限情愫暗香来。近年来,政和众多茶叶龙头企业,争相入驻石圳,为这个美丽的白茶小镇画卷挥毫泼墨。据悉,已经签订入驻的有福建大与实业有限公司、福建隆合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云根红茶业有限公司。

12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