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投资如何下手
我国传统家具的收藏价值被人认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外国人为主藏家曾在全国各古玩市场凹突淘宝。20年后的今天,买家要在这个场上找到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古家具,只能靠捡“漏”了。有“京城收藏第一人”之称的观复古典艺术物馆馆长马未都,就是以其精准的眼光,使其家具藏品在内,甚至全世界首屈指。
据马未都介绍,他的第一件藏品是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屏,也称钧瓷挂屏。当时标价是2000元外汇券。由于不能出境,外国人买了也没用,于是他花1600元买下了。到了1996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上它的成交价已达到了26400元,到了2004年北京华辰的拍卖会上,其身价已经超过了10万元。
马未都收藏家具的时间也非常早,从上世纪80年代初,马未都就开始收藏红木家具。当时,是京的几家信托商店的常客。那时京城有不少家庭的家具更新换代,老红木家具被人们淘汰,送到了信托商店。那时一对红太师椅才卖30多元,而当时在家具店销售的电镀折叠椅的价格是38元。他收藏的许多古典具都是在信托商店买的。据马未都透露,一个红木长条案当时才8元。马未都说: “长期来我们一直认为具不过是生活用品,家家户户都有,不稀奇。其实从收藏的意义上说,家具收藏在国外已有70多年了,在中国只是近20年的事。但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在国际上是被认可的。中国古代工艺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的都是古典家具,但英国、法国、美国的古典家具,动不动就超过一个。我们跟他们的距离还是很大的。”
“如果你买了股票、债券,卖了之后即使赚了钱,你也不对有什么感情。古典家具就不是这样了,”马未都说,“你可以花10万元买一件古典家具,在把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即使你再以10万元卖,你也会觉得你得到了许多,这就是古家具投资的魅力。正是由于这种魅力,你会不舍得将自己手中的藏品抛掉,越是这样,买家的兴趣更大,也就愿意花更多的钱收购,你的藏品价格也就上去了。”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想要买到一件具有保值增值潜力的古典家具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何入手呢?马未都表示,在他的收藏过程中,有三本书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本是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写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将中国古典家具介绍给世界,引起轰动,不少外国人就是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来中国寻找古典家具的。它带动了全球性的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热。第二本就是安思远先生在1971年写的《中国古典家具》。安是美国人,被西方世界称为“中国古董教父”,就是把《淳化阁帖》卖给上博的那位。但这本书没译成中文。另一本中国人写的,王世襄写的《明式家具珍赏》,应该是第三个里程碑,它的价值现在还在被不断证明。当然除了看书之外,多看实物以及多听名家讲座也是重要的手段,自己的鉴赏水品提高了,就容易发现投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