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禄禄荣华立轴成交价181,500元
由于帝王的特殊地位,一般人要得到一件帝王赏赐的书画几乎不可能,既使主要大臣要得到其书画也非易事。这无形之中给收藏者和收藏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除非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推翻或取代,前朝的帝王东西就有可能散失流向民间,给收藏家提供收藏的机会。另外,由于历代帝王的书画不少具备世界一流博物馆收藏的资质,使得他们的书画更加弥足珍贵。如在海内外艺术市场上,帝王的书画只要被确认可靠,总会吸引不少买家光顾竞投。早在1998年翰海拍卖会上,清嘉庆的《德楞泰报贲潼河大捷诗》出人意料地以44万元的价格拍出,这个价格在当时已属很高。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字画行情的展开,历代帝王书画更是受到藏家欢迎。2002年宋高宗赵构的《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在嘉德获价990万元,创下帝王书法最高价。2002年又在嘉德拍卖会上,宋徽宗赵佶的《写生珍禽图》被拍至2530万元,遗憾的是,买家为美国的一家机构,此画创下了帝王绘画作品的最高纪录。同年,清乾隆的《哀明陵三十韵诗卷》在中贸圣佳获价605万元。这些佳绩的诞生,为其他帝王书画价格的上扬打开了巨大的上升空间。2004年乾隆的《双塔峰图》在中贸圣佳以781万元成交,为乾隆绘画最高价。康熙的《朱子五言诗》被中贸圣佳拍至660万元,价格十分可观。至于清代最后几任皇帝尽管作品价格无法同康熙、乾隆抗衡,但比起同期的书画家决不逊色。如光绪的《行书》大幅立轴被中贸圣佳拍至14.3万元,宣统的《楷书七言对联》在中贸圣佳获价18.7万元。至于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她的《楷书》立轴也曾在佳士得创下29.87万港元。从市场行情看,帝王的年代越远,作品价越高,帝王名气越响,作品价格越高,这似乎是市场的基本定律。
所有这些还表明,帝王的书画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藏家一旦拥有它是一种品位、荣耀乃至身价。后市帝王的书画仍会受到大藏家、机构的青睐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