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对古陶瓷收藏、古陶瓷价值及其市场运作谈一点感悟并提出一点看法,如能对当前的收藏界有所稗益,或能引起市场监管和运作权威人士的重视,则感幸无已也。
对古陶瓷收藏的感悟
古陶瓷的收藏问题总涵盖着几个子问题:收藏的品类、收藏的数量和质量、收藏品的鉴定和研究。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应该是重中之重,是古陶瓷收藏诸问题的核心所在,是每个收藏者呕心沥血所欲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藏品的种类,我的意见是不要先设定一个框框,因为这样对于收藏者来说会有结茧自缚的感觉,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进展。先泛后精,循序渐进,量财而收,愉悦身心,这是收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认识。
我是从捡拾瓷片起步的,由于身处市郊乡村,田野河滩和小路上的古瓷随处可见,瓷片上的纹饰和釉彩经常会使我抚玩不置,于是就引起了收集的兴趣。后来通过反复比对和请教懂行的人,逐渐加深了对古陶瓷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最终在经济能力可以支撑的条件下,我开始了重点收藏明清古陶瓷的历程。目前我的藏品有一万余件,大多数是明清瓷器,其中精品如明洪武釉里红龙纹大罐、明早期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和清光绪冬瓜釉赏瓶等已为收藏界耳熟能详。要取得这样的成绩,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而且要有机遇,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未能收藏一件古陶瓷精品,所谓可遇而不可求,此之谓也。
收藏的数量和质量是两个概念,数量多不等于质量也会随之上升,而质量高也不会意味着数量上有所增多。然而根据我的收藏经历,质量的提高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在鉴识没有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收藏者大多只能在藏品数量上做文章。而数量上达到一定高度后,由于对古陶瓷认知程度的加深,以后的收藏就会在质量上下功夫了,这也可以说是带有普遍性的收藏规律。总之,在收藏的进程中,质量是不能强求的,但一定要考虑数量的积累,这里也体现出哲学中量变质变规律的作用。
藏品的鉴定和研究对大多数收藏者来说至关重要,但又是难以解决的。即使是一些所谓大师、专家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相对来说见多识广(一般均限于官窑瓷器),更在于他们有话语权,所以现在来收藏界走穴的鉴定家多如过河之鲫
,真正能作出鉴定的终究是少数。然而,对一般收藏者来说,我的感悟主要是“六多”:多看书、多实践、多比较、多请教、多总结,还有一点就是多看假货。这“六多”中最后一多最为重要,因为赝品的大最存在并非一纸禁令或道德说教所能清理,历朝历代都有造假现象,尤其是历史上凡遇收藏盛世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需求促进供给,这是经济学阐明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既然市场上赝品充斥,收藏者就只能通过赝品与真品的比较来提高自己的鉴识。
还有一点是所谓“价值漥地”的提法,我认为一件古陶瓷的价值并非由某些专家所能论定,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然而市场面对的是大量不特定客户,因此在某一市场中,一些古陶瓷不可能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如此则对于这些特定的古陶瓷来说,就可能会存在我们所说的“价值漥地”。还有,一些古陶瓷尽管价格已经很高,但参照某地同类价格,并依据市场未来走势,仍然可能分析出其中潜在的“价值漥地”。据此可知,只要有市场交易,理论上“价值漥地”始终存在。要有科学、客观、审慎的分析思路,否则极有可能会误入并非“价值漥地”的陷阱而遭受不必要损失。
对古陶瓷价值的感悟
古陶瓷的价值这个话题,现在已经成为诸多收藏人士甚至文物专家、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目前仅次于美国的GDP数据。还有有一些数据可以拿来说明中国经济的宏观态势,如最近著名的瑞信研究院发布第二份《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财富总值去年增长14%至231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区占54%;中国跻身全球财富增长额最高的六大国家,百万富翁人数达到1017万人;中国超高净值人士(即个人财富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有5400名,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第二位。
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过去十年中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各类古代文物都在较高的价位获得支撑,特别是古代名人书画和重量级的宫廷藏瓷升值幅度极大。俗话说“古玩千分利”,把这句话放在今天的中国古玩市场,实在是恰如其分。世界著名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资料分析结果:中国明清官窑瓷器的年增值不会少于22%。如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开光鱼纹套瓶拍出了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天价成交,超过估价40倍,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这几年中,成交超过亿元的艺术品拍品已屡见不鲜,这背后便是强有力的具有经济实力的卖家的运筹。
尽管中国古陶瓷在过去十年增值巨大,但我认为,从理性的视角分析,一般收藏者的藏品并不具备巨量增值的潜力,这就是目前大量藏家由于以较高价位买进而无法顺利获得回报的缘由。就是现在文物收藏界以及拍卖市场普遍看好的官窑瓷,也同样存在价格虚高的现象。相对来说,中国书画市场对中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和当代书画的市场细分明确,对各类书画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研究比较深入,因此这一市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仍占居着龙头老大地位。而古代瓷器的市场则并未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历史来看,2005伦敦佳士得以1568.8万英镑拍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折合当时人民币2.3亿,创下了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的世界纪录,直至2008年的春拍达到高峰,此后再也未能回升到这个水平。
还有一点,就是天价拍品并不足以反映市场大势,这也是目前经过分析市场行情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因为大量藏品只能是普通品,具有天价潜力的藏品毕竟是少之又少,因此市场交易中的主要标的仍在是一般艺术品或较有等级的艺术品。何况现在天价艺术品的背后还有一些推手在进行在频繁运作,难保这此天价的真实性
。
因此如果藏家从投资的角度来收藏古陶瓷,那么一定不要被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拍卖纪录蒙住了眼睛,而重在理智投资,客观评估,这样才能在古陶瓷收藏的保值增值方面收到成效,否则一旦失利,大量资产顷刻化为乌有,悔之晚矣!这类教训各地皆有,应当引为前车之鉴。对普通爱好者而言,则更不能盲目追求官窑和珍品,而应量力而行,适度控制。其实一些民窑精品也是具有很大升值空间的,特别是明代后期的青花瓷器笔触自由放达,图案纹饰大多反映民俗风情,一些瓷器在工艺上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历史具有较多的参照作用,值得珍视保藏。
对古陶瓷市场的感悟
我由于收藏古陶瓷的缘故,常年涉足于古代艺术品市场和拍卖会,因此对目前古代艺术品市场的情况还是相当熟悉的,特别是对其中的所谓“隐私”感悟颇多。
从宏观方面来看,对各地市场的大致判断是:20年前是东西少,真品多,价格较低;10年前是东西较多,真品较多,价格较高;现在是东西很多,真品很少,价格较高。这里核心是一个东西的多与少的问题,正是由于东西多才价格低,东西少才价格高,完全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共识。但是为什么东西会少了?最客观的答案是收藏的人多了,人多物少,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的幅度谁也无法预料,但市场的引领始终对收藏者的心理带来巨大暗示效应,促进了惜售意识的增长,于是能交易的器物更为稀少,即使有所交易,也往往会以令人惊异的高价出现。
这里我想到所谓的“蝴蝶效应”,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有气象学家叫洛伦芝,他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搧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现在天价拍品的出现使整个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一波价格大涨的浪潮,也可以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显现的“蝴蝶效应”。
然而天价与市场交易并非一定紧密关连,因为绝大多数市场面对的客户只是数量很多极为庞杂的普通收藏者和爱好者,因此现在一旦某拍卖市场出现天价,借助于传媒的大规模炒作放大,人为形成“蝴碟效应”,似乎一件拍品可以代表同类拍品,而且经一些炒手的推波助澜,似乎整个艺术品市场中的每一类都具有巨大增值潜力,于是表象来看市场上自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了。
事实上,市场要做的是管理工作和引领工作,还有就是信息的披露和沟通。建立一个市场是容易的,但要培育一个市场却颇为困难,这里有诸多影响市场生存发展的因素,如买家的因素、卖家的因素、地理位置的因素。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去过余姚的一个古玩交易市场,据说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形成的民间古玩交易市场,当时真品极多,价格也低,人气由此聚集。但是过了几年,无奈杭州、余姚及周边地区均先后设立了同类市场,这里的地理劣势终于显现无遗,最后只能无疾而终。
市场在管理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和维护公平的交易秩序,这一点目前表面上来看似乎做到了,其实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突出的是诚信交易问题,各地市场大都没有适当的解决办法,这个问题不解决,赝品泛滥是无从下手清理的。须知由于赝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致使客户大量流失的事例不胜枚举。而且巨量的赝品对整个市场来说尤如肿瘤,既侵蚀着市场的肌体,也使收藏者望而生畏,极不利于市场的做大做强。
市场的引领和信息披露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重要市场信息的披露对提振人气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引领市场趋势上也有关键效应。除了市场的成交量及成交总额等信息外,还有对市场后续的预
测也应该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现在不但中小型市场,就是重要都市中的大型市场,其管理手段还是相当落后欠缺的,关键还是政府对这类市场的分析研究不够,没有从整个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系统规划市场的发展。目前每逢周末,各地市场都出现规模不等的所谓淘宝团队,今后市场的管理者也应该考虑如何培育和壮大这样的团队,使市场的发展既规范有序与国际接轨,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情。
余话
今年四月在中福古玩城,我与著名文物鉴赏家维莲先生共同举办了古玩艺术收藏与投资论坛,受到古陶瓷收藏人士广泛关注。我与维莲的初衷是: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态势下,古玩艺术品市场无疑已成为中国私人资本的出路之一,因此必须大力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质性运作。出席这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我们的观点颇为认同,深感古玩艺术收藏与投资是紧密结合不可或缺的整体板块,收藏家要和企业家携起手来,共同打造盛世收藏的新坐标。
在经历了市场主导的初步选牌和搏弈后,目前私人资本对这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加,通过金融资本的操作争夺高端古玩艺术品定价权的搏弈愈演愈烈,而直接的后果就是近年来古玩艺术品价格的不断推升,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投资潜力。但是,古陶瓷收藏并非仅仅只是高端这一块可以提供藏家博弈,大量的专业市场尚有巨量客户资源在支撑着整体市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目前媒体都忽略的事实,也是政府应该进一步关注并予以加强管理、协调运作的文化板块的市场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