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湖北两茶文化系统入选
    下一主题:广西昭平:茶产业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省茶农达到135万户470万人,集群效应已经凸显。
机械化生产引发茶产业集群效应
截至2015年底,全省注册茶叶企业共304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136家,457家企业通过QS认证,69家企业获对外贸易经营资格。
茶叶加工机械化、拼配数据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年加工能力20吨以下小型初制加工企业1385家,小型清洁化生产线627条;年加工能力20吨以上的初制加工企业600家,清洁化生产线421条;精制企业379家,精深加工企业9家,贵州制茶机械生产逐步实现本地化。
“三绿一红”提升茶品牌影响力
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我省通过重点品牌引领,公共品牌跟进方式,构建黔茶品牌系列。重点打造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重点品牌,大力扶持“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公共品牌。
目前,“三绿一红”品牌覆盖茶园296.9万亩,产量2.6万吨,实现产值48.4亿元。
立体防护网铸就茶安全全覆盖体系
病虫害绿色防控遍布茶区。目前,我省已完成茶园绿色生态防控示范面积145.9万亩。
茶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去年,贵州施行的10个茶品牌27项地方标准,宣贯企业达到602家。
茶叶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测。贵州在全国率先创建省级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
茶园标准化认证扩大。2015年,全省认定标准化茶园面积271.79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9.9万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