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张扬书画艺术美
发布时间 2016-01-21 浏览 45719 次
无穷的书法艺术韵味。

然而达到这种酷似程度的石头毕竟只是少数,何况酷似只是一种类似,观赏石既有类似书画艺术的特征,又有石头自身的“石理”、“石性”,完全按照人工艺术条件去苛求它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求得二者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即使画面形象不够完整,多几笔或少几笔都属正常现象。但石头一定要有艺术性,缺乏艺术神韵的形象画面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这样的观赏石很难产生艺术意境和情感色彩。

同样,在画面中具有艺术生命的石头肯定要由一定的画面来表现,但出现的画面却不一定都能达到艺术的高度。画面石的形式和内容并不是某种思想简单的传声筒,它应通过具有情感和想像为特征的鲜活形象来得以表现。

根据艺术真实产生的中国画,既有表现具象美的工笔画,又有表现含蓄美的写意画。工笔要求浓墨重彩,纤毫毕现;写意要求简约传神,对物象高度浓缩,具有极强的概括力。

以齐白石画的一幅工笔虫草图为例。图中的螳螂和蟋蟀画得极其精工,那只高高在上的螳螂张牙舞爪、瘦骨伶仃。蛰伏其下的蟋蟀怒目圆睁、憨态可掬,二虫的翅膀均像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样,具有一种轻纱般的透明感,四根触须拉得又细又长,仿佛跟真的一样。观赏石《轩辕树》也具有这种工笔写意的特征,整个画面不仅体现了黄金分割的布局要求,虚实相生、动静相宜,而且“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柔韧的线条像春蚕吐丝般不绝于缕。艳红如炽的根须如同毛细血管一样蜿蜒蔓生,比齐白石的工笔虫草图更为纤毫毕现。

目前能见到的观赏石中,除少数具有工笔写意风格的石头外,大量都是比较粗犷并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形石。这种石头的美学价值较之前者更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鉴赏的误区,在这个问题上观赏石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不能忽略意形石,中国画的艺术规律揭示,写意画高于工笔画的成就,北宋梁楷的大写意简笔人物画被公认为历代中国画坛登峰造极之作。观赏石中的简笔画与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异曲同工,均为以意写形,以形传神。意形石较之梁楷的画面更为古拙天趣而无矫揉造作之感,更加酷似晚周帛画、汉墓壁画。而且比它们更多地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强化了主观情感渲泄的作用,因而不是艺术,胜似艺术,具有高于艺术的非凡价值。

二是严格地把握意形石“意象”的度。要求既简约又传神,所谓简不是简单,而是由繁入简,炉火纯青。

“意象”就是以意呈像,它的基本要求是神似大于形似,它不是强调用形式来表现内容,而是反过来重在用内容影响形式,这是它与工笔写意的根本区别,也是难度比工笔写意更大的一个原因。所以意中没有像,意中能不能出神,便成了矛盾的焦点。一般人认为艺术感染力就像让人触电,意形石中大于形似的东西如果让人感到苍白无力、打不起精神,那就要格外小心,问问自己是否误入了“南郭先生”布下的陷阱。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