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条件所限,小团茶目前的研究更多是在理论层面,这符合科研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规律。普洱生茶、白茶的后续自然发酵成老茶的品饮效果更是由港台茶商和民间发现。过去茶叶学术界以杀青前后界定前发酵茶和后发酵茶,把红茶定义为前发酵茶,黑茶定义为后发酵茶。这一定义本身就不合理,把红茶定义为前发酵茶,从字义上似乎在红茶发酵后还有一道杀青工艺。而且事实上人们更多把红茶称之为全发酵茶,很少称之为前发酵茶。而且这样无法定义福鼎白茶的后续发酵是什么发酵,和以后可能研发的年份小团茶是什么发酵。
我始终认为,云贵高原茶芽叶,具有茶多酚等内含物质丰富的显著特征,是茶产业的“波尔多赤霞珠”,应该把它用来酿造“醇美的红酒”。贵州把它用来“鲜食葡萄”,并未发挥其真正优势。从地域特征看,贵州茶应发展发酵类茶品类。年份小团茶研发思路关键点在“半成品后自然干发酵”上。现有茶产品能够实现成品后自然干发酵的代表主要有普洱生茶和福鼎白茶,但综合看都有不足之处。年份小团茶克服了普洱生茶和福鼎白茶的不足之处,其综合表现一定会优于它们。
小团茶在生产上也可借鉴红酒庄园的模式,在云贵高原建成一个个各具特色、茶旅一体化,集茶园管理、年份小团茶生产、仓储为一体的真正意义的高原生态茶庄园。年份小团茶项目是农业和工业的完美结合,是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举世瞩目的外交场合多次提到中国茶,李克强总理倡导万众创新。茶产业需要较大的产品研发创新和产业变革,需要有能够成长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量级企业出现,所以,中国茶叶发展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关洪奎,以茗士自居。自2007年以普洱茶入手学习、研究、体验茶, 潜心致力于“年份小团茶”的研究。发表过“中国茶关键问题论点”、“黔茶发展是否能有新突破”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