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当代艺术空间数量剧增
发布时间 2016-01-25 浏览 50131 次
圳乃至广东地区唯一一个专注当代艺术的博览会。  “艺术深圳”的转型受到了市场的肯定。唐人、五五、千高原、美术文献等参加过巴塞尔大展的著名品牌画廊纷纷加入,带动了芳草地、奥赛、八大、博罗那、复言社、锦瑟、瀚艺术等画廊参展。扉艺廊、如意、五楼空间等广州品牌画廊齐聚“艺术深圳”,桥舍、1618等深圳本土画廊的加入,也让展会更有看点。  当代艺术重现活力  对于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来说,一个怪现象是,在艺术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的一直是相对传统的水墨画和高级工艺品,先锋的当代艺术在这里几乎没有市场。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代艺术刚刚在国外获得认可的时候,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就最早引入当代艺术。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圳当代艺术的热度都保留在美术馆里,没有走入艺术市场。而现在,随着众多定位于当代艺术的画廊、艺术空间、民营美术馆在深圳遍地开花,深圳的当代艺术市场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2012年,桥舍画廊深圳艺术空间的负责人沈彦刚抱着试水的心态从北京来到深圳。3年后的今天,桥舍画廊已经在深圳初步建立起自己的藏家群体。沈彦刚表示,“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当代艺术市场是比较薄弱的。深圳的人均收入已经足以带动收藏市场的发展,但这个市场却迟迟没有起来,事实上,现在的井喷式发展就像股票补涨一样,是长期的积累在现在显现出来。”  艺术空间数量的剧增,显现的并不仅仅是艺术市场的发展。事实上,近年来,深圳本土艺术展览越来越多,本土艺术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加展览,各种形态的艺术区发展迅速,如艺术家自发形成的留仙洞艺术区,或是企业投资的华侨城创意产业园、招商文化创意园等艺术园区,都发展得有声有色。由此而形成的全新艺术生态,从各个方面推动着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藏家群体呈现出与北京上海等地全然不同的特点,即年轻化的特点。深圳的藏家从“50后”到“80后”都有,其中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为主,这个年龄段比北京藏家要年轻10岁左右。  双城模式对接香港  目前,不少北京、上海画廊也瞄准了深圳市场,尤其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落户香港之后,不少画廊在赴港参加展会的同时,也会顺便到深圳来考察一下市场。一些艺术品经纪人也来到深圳,推动深圳藏家购买国际顶尖艺术大师的当代艺术作品。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深圳无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上都与邻居香港密不可分,在文化上也是如此。李景云透露,“艺术深圳”除了在今年全面向当代艺术转型,未来还打算在展会时间上逐步进行调整,与香港巴塞尔对接,形成双城展会的模式。相比内地城市,香港有比较完善的制度,有国际性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有苏富比、佳士得春秋拍,这些与国际接轨的艺术活动,都无形中带动了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美术馆还是画廊,运营都是一件专业的事情,不是在墙上挂上画就可以了,而是有很多隐形成本。艺术家在商业上的成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艺术投资更是一件以时间换空间的事。因此,要在深圳形成新的艺术生态,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方的支持、更好的引导以及更多专业人士的介入。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