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拉动因素,对总成交额的影响率高达90.55%,尤其是近现代和当代书画的缩水直接拉动整体市场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出现行情下调明显的板块还有文房清供、紫砂茗具、珠宝玉石。与此同时,一级市场同样面临整合。尽管前不久尤伦斯艺术中心和今日美术馆分别公开了2015年的开销和收入,但和二级市场的两极分化一样,“少数派”的喜报并不能掩盖整体一级市场行情的惨淡。事实是,尽管受文创产业浪潮的影响,2015年曾出现了画廊的“逆势开业潮”,艺博会也在四处开花,但我们不难发现各类艺术博览会越来越走向大众消费,甚至成为工艺品的展销平台。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的形势不容乐观,预计会出现一个小型画廊的休业潮。而将2015年称为艺术品市场“熔断年”的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更直言:“画家也如是,我认识很多年轻画家,原先手里有不少订单,画不过来,到了2015年底再和他们聊天发现,他们进入2016年手里就没有订单了,前期的订单画完以后,到了新的一年两手空空,这也算一种‘熔断’吧。”供给单一的事实局面困难,更需对症下药,只有号准了脉,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在更深入地探究2015年艺术市场之时,很容易联想到一个2015年中国经济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不难发现,2015年艺术市场中,比需求更大的问题,或是供给的短缺化,准确地说是优质供给。与中国经济一样,逐年下滑的行情下,对需求的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优质供给的短缺化,不仅是在探讨2015年艺术市场艰难前行时的更深层原因,也无疑是未来市场面临的挑战。艺术市场专家李苏桥表示,有没有吸引眼球的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和有没有足够多的钱注入市场一样重要,“2016年恐怕这两样东西仍会落空,尤其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市场和古代艺术市场将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在普遍缺钱的时候,市场中优秀作品供应充足只能是小概率事件,这么做的动机不多。”同样,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份额本来就小得可怜,“这两年试图以新人新作挽回颓势的努力尽管很高调,但很难真正在核心收藏家缺失的情形下有什么令人兴奋的进展。”朱绍良认为市场并不缺好东西,关键是肯不肯拿出来,事实上,优质货源的短缺反过来仍然在印证市场环境不理想的事实,这也让看来已经在底部运行的艺术市场并无底可抄。而对拍卖行业来说,这也是未来势在必行的转型之一。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就认为,“百货卖百家”实际上比做成高精尖的书画市场更符合一个企业的基本诉求,“从拍卖公司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交易平台,这个交易平台大家不要仅仅看作是一个拍卖书画为主的平台,最终是别人来选择我们,不是我们来选择拍什么东西,什么样的东西有市场需求,它需要通过拍卖来实现,自然就会找到我们,同时我们也是主动寻找可以适合我们这个平台交易的产品,最终这个行业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董国强所说的变化,实际上也是目前经常谈及的拍卖行业的“转型”,供给上的单一迫使拍卖行业需要寻求更多的突破,这也是企业需要盈利的本能:寻求更多的突破,不仅仅局限在我们今天所见的固有品种上。董国强在最近的2015年北京拍卖季“艺术市场价值榜”论坛上坦言:“对企业发展来说,以后让所有人买东西都到拍卖会来,能不能实现,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并没有承载着推广传统文化的义务,我们只是企业,企业第一目的是盈利,我们盈利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如果我们拍的东西又是文化产品,那是对文化也有帮助,是我们的额外贡献。”股市与艺术市场难舍难分董国强所言不虚,拍卖行为归根结底是企业,拍卖市场的运营归根结底也要符合市场规律。那艺术市场的起起落落,就必然脱不开市场“无形的手”的拨弄。股市的翻手云雨,就好好给艺术市场的资金上了一课。许多买家因为受“大牛市”的诱惑而冲入股市,结果财富蒸发,只能对艺术市场陷入谷底后的收藏机会望洋兴叹。2016新年伊始,股市开市29分钟之内就触发了刚刚开始实行的熔断机制。于是乎,艺术圈里投资股市不如投资艺术品市场的说法开始甚嚣尘上。有人说,中国股市的死穴是高估值(表现为高市盈率),而艺术市场的死穴是赝品泛滥。相比而言,其实高估值也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大毛病,那恰恰是导致2012年后艺术市场长期陷入低迷的病根。2015年拍卖公司都标榜“生货”,实际上就是要避开那些在价格巅峰时期曾经高价成交过的艺术品,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熔断机制。心里最没底的一年与资金共生的,还有信心。甚至可以说信心不足是在谈市场经济不好、优质供给短缺之下的大前提。苏富比亚洲总裁程寿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市场需要信心,其中包括一个可以让大家投资获利的健康发展的股市。董国强认为,市场的冷是相对的,真正有价值的收藏品不会受经济环境过多影响,更多的影响都来源于心态。甘学军同样认为,这“心里最没底的一年”,较资金来说,信心更明显,“艺术市场毕竟是个小体量市场,萎缩很重要的原因还是信心的影响,这表现为对整体看法不明晰,对市场前景不明晰。”这种没信心和不乐观的看法,正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也让众多市场人士在对2016年艺术市场预判时显得过分谨慎。但业内普遍认为,互联网是2016年的关键词。事实上,2015年的困难不但没有对互联网行业带来太大影响,更让艺术市场迸发出更多互联网的机会。艺典中国CEO邱童告诉记者:“互联网做的是消费型艺术品、小额艺术品,经济对其影响并不大,唯一受影响的,可能是我们的投资方,他们还有多少信心和耐心,毕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本来就跟传统不一样,核心是当商业模式进入到盈利区间的时候,会进行一个非线性的暴发式增长,只是在这个增长来临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忍耐。”大咖拍卖创始人张皓也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拍卖模式正是抓住了传统拍卖的机会点,“新锐80后、90后艺术家是传统拍卖所没有涉及的普品,大咖拍卖的模式是服务于传统拍卖市场的互联网新型拍卖模式。对于服务新客户方面,传统拍卖成本结构决定了无法做相对便宜的艺术品,这样又给了互联网更多的机会。”互联网自然是不可回避的大势。据观察,艺术市场的互联网模式多为将线下搬到线上,互联网作为工具的性质明显多于其在思维上的应用,它的确可以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给传统市场带来效率和便捷,也有利于在庞大的互联网用户背后寻找新贵。在前景不明朗、互联网成一致出口的2016年,艺术市场我们一方面期待2016年出现更多与互联网结合更为紧密而深入的模式,一方面也希望互联网不会为传统拍卖业仍没解决的拍假、假拍等问题撕开更大的口子。寄望政策的市场除了转型互联网,中国的艺术市场或许能从苏富比、佳士得的经验中窥探一二,市场在鼓吹艺术金融,或挤压市场泡沫的时候,西方已在悄然的开启民智,对新买家艺术教育的培养正全面铺开。对于后市,采访中的市场人士都希望大经济环境能走向明朗,给艺术市场带来东风,也强调需要自身寻求更多突破口。“你还记得2008年的金融海啸吗?艺术市场可是在那场金融风暴还没结束前进入了亿元时代。”我们希望能借朱绍良之言,将2015年的困境看作如2008年冷清背后的蓄力,艺术市场仍能触底反弹引来另一个高峰。(文/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