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欧茶叶大范围出现新型污染物 国内暂不检测该项目
发布时间 2016-02-02 浏览 50405 次
,都可能成为茶叶高氯酸盐的污染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告诉《财经》记者,实际上,茶叶的种植环节不会用到高氯酸盐。究竟是那个环节掺入的,还需要研究破解。

  1997年,美国在加州饮用水中监测到较高含量的高氯酸根存在后,高氯酸盐就立刻成为美国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目前有关高氯酸盐的人群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主,中国则为空白。

  欧盟已考虑把食品中的高氯酸限量定在0.75毫克每公斤。上述四川省贸促会的情况通报中分析称,一旦该标准制定实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将严重受阻。2014年,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茶叶金额超过1亿美元。

  现在茶叶出口商很紧张,如果欧盟通过高氯酸盐残留标准,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意造成影响。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一拟定中的标准可能进一步收紧。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生物危害与污染研究部食物污染专题负责人马可·比纳里亚曾表示,EFSA在评估报告中建议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是0.55—0.58毫克/公斤,拟发布的0.75毫克/公斤的标准较为宽松。

  欧盟将在综合考虑各方科学意见后,公布正式适合欧盟全境的检测标准,预计强制性标准将于2016年正式颁布。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法律事务部负责应对此事,2015年12月29日,专门举办了“欧盟制定茶叶高氯酸含量标准”应对工作汇报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亦在2015年7月底率团访问欧盟,专门就欧盟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标准展开游说,希望欧方从促进中欧茶叶贸易角度出发,合理制定相关检测标准。

  此前曾有成功先例。自2013年下半年起,欧盟逐步加大了对中国输欧茶叶中蒽醌残留的检测力度,要求每公斤茶叶不能超过0.01毫克的“默认标准”。

  在当时茶叶中的蒽醌成因不明,风险情况不清,检测技术也不成熟,中方认为欧盟的标准过于严苛。随即,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展茶叶中蒽醌来源分析课题研究,质检总局、商务部依据相关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和场合向欧方提出交涉。最终,蒽醌限量标准提高到了每公斤0.02毫克。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罗逢健表示,他已向商务部提出了一项针对茶叶中高氯酸盐来源的研究申请,现在尚未立项。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