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妙的是,矿物晶体的艺术性具有“独一”特点,即便有后天人为加工,也不能悖逆矿物天然的纹理效果,因此,每一件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由于大自然诡谲的创造,矿物晶体的观赏性尤为凸显。“如果要把它们永远藏在盒子里,那还收藏它们干吗?!”一位纽约的矿物收藏家如是说。毕竟,一个可以被称作“收藏品”的矿物,起码要能证明它比我们小时候自然课上看到的标本精彩得多。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在美国贝弗利山举行的一场“自然”主题拍卖会,举办方蔡以声艺廊(I.M.Chait)是美国自然类藏品拍卖的先驱,且一直标榜“真正的艺术品不必非要花天价”。于是,一场矿物世界的奇幻之旅就此展开。
如果说大自然是个艺术家,那她也一定是个爱开玩笑的艺术家。在该场拍卖会中,有一组7枚的“彩蛋”饶有趣味。除了浑然天成的美观外,这也称得上是个微缩的小型“世界”:来自俄罗斯的紫龙晶(charoite)、来自马达加斯加的芙蓉石(rose quartz)、来自俄罗斯的含硅钛钙钾石(tinaksite)的紫龙晶、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石化木、来自俄罗斯的绿泥石玉(seraphinite),以及图画碧玉(picture jasper)和蔷薇辉石(rhodonite)。大自然的创意加上人力的拼凑,这组拍品成了不少参拍者的斩获目标。
从天然矿物晶体上寻求艺术性,多少还有些“一厢情愿”的成分,可经过能工巧匠们精心构思、加工过的矿物制品,却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品了。在这场拍卖中,有两组矿物艺术品凸显了当代工匠的智慧:巴西的台灯和意大利的首饰盒。如果不是细看之下流露出的几分“原生态”,真要怀疑这些究竟是否还能被列入“自然史”专场。
巴西的三盏台灯令人一望便联想起蒂凡尼(Tiffany)的彩绘玻璃窗。其中一盏以薄薄的各色玛瑙片制成,可以看出对彩绘玻璃工艺极强的模仿意图。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颜色过多的玛瑙似乎略显散乱,然而一旦灯光亮起,颜色间的过渡便不再生硬,而是融成一片:绿色、咖啡色、橙色,那就是真正的“五光十色”了。
另一盏灯更依赖玛瑙本身的纹路来做文章。玛瑙是宝石中较为廉价的一种,在国内,运气好的话用不到100元的价格就能买到一件相当漂亮的玛瑙首饰。不过,玛瑙的丰富性也是世界公认的。在这盏全部由黄色玛瑙薄片组成的台灯中,每一片“小窗”都有自己的图案,有的中心含着一点水晶的亮光,有的在白、黄、金、棕等色带间反复变换。当灯光亮起,看到的又将是怎样一种暖意?
意大利的首饰盒则完全是另一番风貌:大胆的对比、精密的镶嵌、华丽的色彩。特别是两件孔雀石的作品,体现出设计者对于宝石材质的深入理解,以及对配色技巧的娴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