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魂之火——魂牵梦绕柴窑情
发布时间 2016-04-20 浏览 54215 次
不同的窑火中,烧出来的成色差别明显。不少陶瓷文章中一提到至正型元青花之美,总是归功于进口苏麻离青钴料,而我一直不敢苟同。至正型元青花色沉不浮,色正不飘,的确给人无尽的视觉享受。可是在高安的窑藏元青花瓷中,人们也发现同一件器物上的青花,一边纯正一边灰暗,难道是一边进口料一边国产料不成?好的青花料与原产地当然有关,国产料中的珠明料,陂塘青,浙料等就很优良。青料在配制加工环节同样相当重要。如果说从选料与配制加工是决定青料发色的内因,那么窑火就是青料发色的外因。我认为青花产生的在陶艺中任何色彩不能替代的美感,是火的艺术造化。如果窑工不掌握好“火性”,再好的青料也是徒劳。 话又回到火性。我请教过很多人,他们说,松柴有松油,火焰长,火性纯正。煤里有硫化物和煤渣,火性不纯。他们说,景德镇先人在茂密的森林里取松柴为窑火,是比较了各种树木的火性结果。煤也是这样,在我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厂里。烧煤的倒焰式园窑,萍乡煤、淮北煤都不能烧,只能烧准南煤。据说建国瓷厂曾作过用煤粉喷烧柴窑的试验,无果而终。看来,火性真有几分神密莫测。 景德镇瓷,不管是一元配方还是二元配方,成瓷温度一般不超过1320℃。窑从点火到温升成瓷的烧窑过程,烧成时间越短越经济。人们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烧好瓷器,为了在烧窑过程中不产生开裂、变型、缩釉、烟黄、生烧等烧成毛病,又不得不花时间控制升温、保温、气氛转换等过程,逐渐升温到成瓷停火时,使成瓷达到最佳满意度。龙缸为什么珍贵,工艺难度且不说,据说是在专门的小柴窑里烧上七天七夜。这些窑火特点,还表现在成瓷的声音上。我们常说景德镇瓷“声如磬”,它不同如钟声,也不同如钢铁敲打声,它发出的声音清新悠远,给人悦耳以静穆。古瓷和建国瓷厂柴窑瓷发出的就是这“声如磬”的声音。跟气窑瓷当当当类似金属声相比,与同箫声和笛声之别。有经验的人,还能从瓷器的声音里,晓得窑火时间的长、短,还能区分出柴窑、煤窑和气窑瓷的声音来。 有人说,火性还表现在釉面手感上,不同的窑火,釉面手感是不同的。景德镇大都是石灰釉,玻化范围比较宽,柴窑、煤窑,气窑都能烧出光洁的釉色来。同样,有经验的人一闭上眼晴,凭手感能区别不同窑火的瓷器来。 有人又说,火性还表现在釉面光亮上,不同的窑火,烧出来的成瓷釉面光泽不同。气窑瓷有“火气”,又称“火光”,很刺眼。现在的仿古高手不再做旧消光,而是通过延长烧成时间或二次进窑来消除“火光”,的确达到了一些效果。但与柴窑瓷发出的“宝光”相比,区别还是明显。宝光也,光从质来,非浮光闪灼。好多年前,有位道人看中了我朋友瓷器店里一只五百件的窑变红釉梅瓶,他远看看,近看看,很是养眼。我们便聊了起来,他说道观里光线不是很强,这梅瓶宝光四射,请进观内供奉,会

佛光大增。道人语是也非也,且不评说,但柴窑瓷发出的“宝光”,他是慧眼捕捉到。建国瓷厂最后一位把桩师付胡家旺先生说,柴窑瓷的古朴老气,就是资深的老道慧眼,也很难断定它的准确年代。一些爱好柴窑瓷的朋友说,看贯了建国的柴窑瓷,再漂亮的气窑瓷也不屑一看。的确,建国瓷厂的青花也好,青花釉里红也好,所发出的宝光,既别于“火光”,又别于“贼光”的光波,脉脉含情,更有神奇的窑变颜色和各种花釉发出的宝光,都能在视觉艺术上给人以灵性和感悟。美哉,宝光! 有人还说,火性还表现在釉面滋润感上。人们常把釉面滋润作为评价瓷器之美的重要方面。景德镇的瓷器“白如玉”,决非“白如霜”“白如雪”,这玉含有生命的滋润感。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景德镇的湖田窑青白瓷,都达到了“假玉”的艺术效果,至今为后人赞叹不绝。为了达到釉面的滋润感,传说宋代名窑窑口釉里加入了玛脑、珍珠粉等贵重成份。景德镇的颜色釉明、清以来,同样也用上了珊瑚、玉石、珠子等珍贵原料。我有一只祭红印泥合,是建国瓷厂配釉老人留下的。共有三只,儿、女各一只,我这只是同他儿子在老母亲箱子里要来的。工艺精巧,祭红色正沉稳,滋润的釉面触手流油。他儿子开了大作坊,子继父业,专门用气窑烧祭红。他儿子说,他的气窑怎么也烧不出柴窑的釉面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