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收藏巴林石 “钱途”
下一主题:雨花石也有象形佳作
在中国的玉石文化历史里,与文化内核接近的品种不断被接纳,甚至有后来居上的例子,和田玉如此,田黄如此,翡翠如此,仅入市30年的巴林石也如此,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让黄龙玉有了在全国确立一种新收藏门类的可能性。但是,有观点指出,无论是和田玉、田黄,还是翡翠,都与皇家的推崇有着直接的关系,巴林石除了与已被认同的名石品种相若以外,各大名石短缺也给了它天赐的市场机会。黄龙玉具备这样的条件吗?
收藏市场经历过“夜明珠”、“金香玉”、硅化木等一次次热潮,被公认、被喜爱、良好的流通性都不是轻易可以获得的——文化的认同与价值的市场考验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就像田黄,明代有了田黄的记录,但直到清代早期还未被普遍重视,只是在清帝,尤其是乾隆的“提携”下,民间渐渐兴起收藏之风。然而,即便有了这么多年的沉淀,至今仍有人认为,田黄被人为神话,身价被盲目推高,作为投资品种存在风险。黄龙玉的收藏从民间兴起,由商业推动,很多介入的收藏者更是抱着短时间内获取升值收益的投机侥幸心理,市场距离水落石出尚有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