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金古钱的辨识
发布时间 2016-06-15 浏览 52323 次
该钱体实物表层有不同程度脱金现象。虽然极难得的是这一枚钱的表金较厚,能看出层次来,虽然它当时的制作工艺也相当精致。

由于照片是摄影作品,再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恐也赶不上真钱实物的清晰度。金属的反光(特别是下文的清钱)极强,再加上摄影时的太阳光,致使图2的唐代开元通宝表金钱也是通体耀眼。实际上它也只是一枚表金几乎脱落殆尽的品相极差的钱币。品相上好的“鎏金”开元,在西安曾以400元价格成交。

从淳化元宝金钱及不少表金钱币中,发现北宋的黄金色彩比较暗淡。孙仲江先生的《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载一大观通宝折三铁钱铜样,从照片上基本看不出金色来。愚文的元丰通宝、宣和样钱的“鎏金”品相,极难得见。手头还有两枚熙宁小平表金钱的出土品,其表层金色,均灰暗深沉,但金层上是并无锈色的。历经几千年的土咬、水淹或人手接触而永不退色者,肯定是金子(当然还要看其密度),因为金子具有良好的抗变色能力,铜没有这特点。由赵立仁等编著的《中国金银古钱币》一书中,所录的“鎏金”钱币不少。其中宋代的表金古钱,标价仅50元人民币,可见宋代的这类钱币已开始多了起来。

明清古钱“鎏金”者的辨识,反而要困难一些。因为这些钱距今年代较近,再加上这时期的大量钱币,多采用黄铜铸造,而黄铜与黄金,在色彩上有相似之处,这就给初学者,甚至是老玩儿家,带来了新难题。

对于是不是表金钱,真正的藏家和玩家,是一眼便识的。至于是否有人会化验,或光谱测试,我想,没有必要。因为,近似于“洒金”的这类古钱表面,化验和测定几乎没有。再者,我们每次的收藏活动,不可能处处带着电子镜或化学药品,或带着“大师”!从关于金、银、铜及鎏金钱币的著、录彩图里多看,多练眼,再与长期的收藏实践相结合,便能一眼分辨出黄金与黄铜来。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稳赢不殆。

辨识黄铜表金钱的关键,首先要了解金与铜的比重区别,本身色彩区别,及在各种自然状态中的变化区别等因素,根据金的密度高,而铜的密度低的物理特征,能一眼识别它们。紧凑结晶(金):表面结体密集,光线柔和,金光夺目者,肯定是金(或金之残留),而且往往结体越密,含金量越高;较松散结构者铜:金属结构疏松,光线泛白黄,有包浆或浅锈者,定为黄铜。这些表金钱上的金与明清黄铜钱虽然同在一钱体上,但不少金层脱落的地方,必然会出现与金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程度的锈层。没有锈,但表过金的这类钱,仍然用放大镜可直接看出黄铜与黄金的区别来。乾隆通宝的“通”字后外缘,依然能从照片上分辨出那片片的淡黄色铜质来。虽然这是一枚“百里挑一”的品相上好的表金钱币。

3.各种锈层表金钱的区别

出水品表金钱

断章取义是“文革”之后的遗症。愚前《鎏金》文从未说过“一次”就挑选一百多枚鎏金钱。有泉友据此而臆断,“一次就挑出那么多”,是“不可能的”。笔者每个双休日必在襄阳、枣阳、随州、南阳等古玩市场上练眼,有几十位的钱币藏家或爱好者和商人的信息,对周边地区的钱币动态,可说是了如指掌。从6万多枚出水古钱币中,只挑出了100多枚带表金残迹的,并不算多。虽是陆陆续续地挑选,纵然是一次挑出也无可大惊小怪,虽然收时每枚仅5至8角钱不等。收藏要靠眼力和机遇,外加胆识。有眼力无机遇,干着急;有机遇却无眼力和胆识,“有眼不识金”将错失良机。

这6万多枚古钱币出水时,虽然“新”如初铸,但并非个个都金光灿灿,绝大部分的钱币周身布满了水锈,有黑褐色包浆及暗红色、咖啡色和淡黄色附着物等。这些看上去似乎很薄一层的多种色彩的凝结斑块,其实并不容易把它们除去。这就是铜的属性所致:在空气或水中易生氧化膜、硫化物或碱式碳酸铜等。而笔者所获的这些至今依然有“光彩照人”与众不同的金黄色,断然是金层无疑。只有金才具有极强的抗变色能力,才不会随外界环境所变化,强酸强碱也无奈何。虽然其表金也只是薄薄的一层而已。希望泉友们一定要珍视这些古钱币。

有称“入水千年而金光灿灿,熠熠发光,如同新铸的一样,我处随处可见”。笔者未见实物,不敢妄断。希望朋友们别把“如同新铸的一样”铜金属光泽,错看成“金”光了。关键是要了解金与黄铜的密度差。黄铜黄要比金黄淡。是水锈长时间凝结的彩色斑块还是金子本身的永不变色的晶体等。乾隆钱距今只二三百年,入水的铜钱就能变成金?!没有表金的铜,入水万年也不可能表面金化;是金子的,入水千载也不会变成铜。

出土品表金钱

出土品鎏、蘸金古钱,与出水品有截然的不同。出土的铜古钱,一般会硬绿满身,而表面曾经鎏、蘸过金者,由于土的咬蚀渗入能力更强(有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之分),土层也能随钱体结成硬块,甚至是彩色结晶体。因此,这类钱出土后的清洗,一定要小心,不要采取硬除锈的办法,那会造成更严重的金层脱落。当然,硬绿锈和土黄锈之外的金层未掉之处,仍然会金色迷离,惹人偏爱。

宣和通宝,便是一枚标准的出土“鎏金”钱。那斑驳的锈层,与醒目的金色,相映成趣。这枚钱,通过近千年的时间考验,能让我们真正领略到金与铜,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金黄!该钱,是笔者叔辈的忘年之交、书法家密家珍先生的藏品之一。

传世品表金钱

中国古代很少用黄金直接作为货币来行用。主要的易货通用还是方孔圆钱。小宗的交易有一文、百文、千文(一贯)等。大宗的贸易行用银锭。因此,一些手工艺中采用的错金银铜器、描金器皿等,均显出黄金的珍贵性及耐久性。能见到的一些鎏金铜像,有的也只是剩下一些鎏金残迹而已,然而个个珍贵异常。在方孔圆钱上,装饰一些微不足道的金子,是借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宝贵地位,用来宣染时代的金融、经济、文化、艺术等色彩的一种政治手段。带有一些表金残迹的古钱,并不是多么神秘,处处留心,终有所获。传世表金钱的辨识,相比来说会更不容易。由于这类传世钱币行用得更厉害,千百年来的人手摩挲,带穿绳串,车运马载过程中的相互摩擦等,已使本来就不是统一整体的表金钱币的表面金层,更加寥寥无几。君不见,大名誉品——熟生坑天策府宝“鎏金”钱的正、背二轮上,已经少有金表迹的存在了,但这枚钱,由于历时较长,青铜内层会越来越旧,而不变的金色与铜的反差,时间越长越强烈,所以此钱一眼便识。然而,近代的古钱,增加了我们辨别传世表金钱的难度,所以一般泉友是不敢确定的。若传世的清钱,又是黄铜,其表面纵有表金也与其内黄铜差别微弱,没炼就“火眼金睛”,怎敢问津。

如果君有心,就会发觉愚前《鎏金》文照片中的“那一大堆”(其实只近百枚而已)皆因水泡沙压若“出水芙蓉”般而有未流通行用的粗糙感的钱币中,就有一枚表金的传世品“康熙罗汉钱”,与众表金钱不同:这枚钱因传世而光滑无比。传世的黑漆古,无法全部掩饰钱体表面曾有的表金色;块状的金黄,无不在表现着金的生命力。

残留再少的金色,也足以证明其表层曾经表过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