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外功夫的深浅,不仅有益于提高藏、赏、玩石的境界,俗一些说甚至影响到石商经营的利益。例如,甲石友得一石题名“琼台仙阁”,卖了3000元,乙石友买后重题名“梵音缭绕”,加十倍价格出手。石还是这块石,座也是原来的座,差价就在于乙石友不仅看到“琼台仙阁”还听到佛号声声。此石被一位佛教信徒所藏。赏石活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鉴赏活动,需要多看多摸多问,需要同行之间多一些切磋交流,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只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提高赏石整体素质。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感觉它。在艺术审美方面可看一看王朝闻先生的相关著述,也不妨看一看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专著。朱先生在《论美》一书中认为:“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石外功夫不仅应旁涉其他艺术门类,就是那诸子百家、开卷有益的好书都是不妨多看的。如中国古代《连山易》中就有概括了八大山式的卦名、崇山、伏山、列山、连山、兼山、潜山、藏山和叠山。了解一些对山式的描述,对选购收藏景观类的奇石是有帮助的。又如《中国画论》中对“虚空留白”、“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的阐述,对我们评判奇石,状物言志,布局谋篇,题名配座都大有益处。
就中国绘画艺术而言,画面中的空或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有用的空间,还是一个想像的、空灵的、意味深远的空间。只有留出这么一个想像的空间,才能让人意会和体悟天地至美和玄虚神妙的意境。有的石友,一块奇石已能让人感觉到一灵犬呼之欲出,偏偏再配上四条腿,让人感到相当败兴,美感顿失。
读一读闲情小书,对赏石水平的提高也有不小的助益。如最近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刘索拉著《语音画》里,就有“灵石动机变奏曲”,介绍了旅美画家刘丹所画的一组石头画像。“他把一块小小的文人灵石,转动着画了12个角度。这是刘丹为一位收藏家所作,这12个角度的文人石像像是女人的12画像。”
何国平石友的一块名为“母亲的脊梁”的奇石,让我回想起以前看法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书里的有关描述。享利摩尔认为他的雕塑中人的背部雕得最好。“我不得不在这方面雕得好,您知道吗?我是约克郡煤矿工人家庭里的第七个孩子。当我8岁或9岁时,我的母亲已达50岁左右。她患风湿症,常用油摩擦双膝以减轻痛苦。她的背也常酸痛。我的母亲叫我‘享利,乖儿。’我便替母亲背上擦上油减痛,每星期两三次,如此继续一两年时光。这就是我为什么能把人体的背刻得很好的原因……总而言之,这是我成为雕刻工作者的理由之一。”(《亨利摩尔艺术全集》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85年版)
毫无疑问,石外功夫下得越深,越能提高玩石者玩水平,这是很多石友的实践所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