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县拥有优质茶园16.8万亩,实现人均1亩茶。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0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铁观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4.8万亩,对接龙头企业12家。2015年茶产值约16亿元,居全国第4位,农民人均茶产业收入75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
茶产业成为全县惠及面最广的民生第一产业,华安因此被评为“全国十大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
生态之旅念活致富经
“这里曾经垃圾成片,如今村庄错落有致,满眼新绿。游客络绎不绝,还吸引了很多企业家来投资兴业,总投资2.5亿元的利水龙翔山庄项目正火热推进。”沙建镇利水村村主任郭少聪说,村里在北溪江畔修建了乡村休闲公园、400米休闲步栈道、温泉馆等,人行其中,仿佛置身山水画卷。
华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另一个典型是新圩镇官畲村。沿着弯曲的山道走进官畲村,一幢幢新房掩映于绿色的茶园中,房顶上椭圆形的畲族族标“双凤朝阳”格外醒目。
“我们按照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突出畲族文化,打造少数民族旅游特色村寨的思路,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正在抓紧打造一批民宿和特色餐饮农家乐。”官畲村党支部书记蓝金福说,“最多的一天共接待了5000名游客。”
2014年,官畲入选中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的官畲村,家家户户种茶,茶叶种植面积1658亩,茶叶加工厂81家,年产值1000多万元。当初全县最穷的村子,成为人均收入名列前茅的富裕村,畲村不再是“赊村”。
华安还有许多美丽乡村、富美茶村成为闽南及至全国的醉美乡村。去年,仙都镇大地村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马坑乡福田村、新圩镇新圩村和官畲村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传统村落,高安镇坪水村入选福建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产业融合,推动基地从传统型转向观光型。近年来,华安县学习台湾的做法,扶持茶产业龙头企业开发观光茶园、乡村生态游,把茶文化与休闲、体验、观光、养生等有机融合起来,打造了哈龙峰、光照人、得极庄、云林生态、乡林休闲等一批观光茶园,实现茶旅产业融合。
当前,华安正抓紧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森林公园贡鸭山旅游景区入选2016年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大地土楼群景区获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华安东溪窑遗址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华安大地茶园绿,茗茶飘香情韵浓。在海拔1050米的马坑乡和春村,有三棵树龄至少300年以上的古茶树,至今茁壮茂盛,见证了华安茶业史的风雨情缘。如今勤劳的华安人继续耕耘着芬芳,并将以创建生态产茶县的崭新姿态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