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匀端茶人》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展映
发布时间 2016-11-10 浏览 50743 次
会到……”。都匀的气质很像茶的气质,不浮躁,不喧嚣,沉静淡雅,不要走马观花,来到这里要坐下来细细的品。都匀的气质早就在那杯毛尖茶里面了。都匀毛尖冲泡更多选择玻璃杯,是因为,透明的玻璃杯便于欣赏茶叶在水中缓缓舒散、游动的过程,爱茶之人将之赞为“绿茶舞”。欣赏这个过程,不要加盖,随着80度(毛尖茶不能用开水,这样茶汤发黄发苦)的开水冲入杯中,然后采取上投法(先倒水在放茶叶)投入,就会发现绿茶徐徐下沉,呈现出美妙各异的姿态。轻轻的在杯口闻淡淡的茶香,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匀端茶人》的本意就是想“都匀毛尖”这一世界级名茶品牌真正能够被人赏识,被人品尝,被人玩味,才能让毛尖的茶香氤氲在时光中。

她谈到,都匀的整个茶产业是比较完善的,只是毛尖茶文化的普及推广还要进一步加强。她认为茶在产品特性上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硬实力上固然需要精益求精,但是软实力也尤为重要,谁的文化做的深,做得到位,对茶的推广可能会更有意义。都匀毛尖下一步应该进一步的挖掘毛尖茶的文化价值。事实上,在1915年毛尖就与茅台酒一同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都匀毛尖的来历还有一桩美谈。1956年,担任都匀县团山乡团委书记的谭修芬、于团山乡乡长罗雍等人将茶送给毛主席品尝。不久,茶农社收到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信件下部付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遂有都匀毛尖。李远认为,都匀毛尖的普及推广应该把毛尖茶的文化内核找出来。

在李远谈到《匀端茶人》对茶产业创业者的影响时表示,在现代社会里,创业者最需要的是一颗能够沉下来的心。创业者心里面应该清楚自己先做的是茶,然后是茶产业。她认为商业与经典本身不是矛盾的双方,只是很多人没有坚持下去。先用心把每一杯茶做好,要做茶文化,而不是单一的茶本身。她在活动上说:“我想分享三个字给大家,真、强、长,做到这三个字茶就可以做好。真,你要真的爱上茶,像爱自己的恋人一样爱她;强,在爱上的同时你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最后是长,你要有一种持续力坚定的做下去,一定可以做好茶叶的。做一种产业可能要有和这种产业匹配的气质吧,茶叶需要这些。”

分享结束后,李远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对纪录片表现形式、拍摄手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她说:“纪录片的本质和核心是真实的记录,所有的表现形式和拍摄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她认为,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是尽可能的引导被拍摄者表达最真实的想法和行为,因为被拍摄者的行为逻辑、思维逻辑都不一样,不可能与拍摄主题完全一样,导演、摄像的作用是引导,不是安排,这与人为处理并不产生悖论。

李远向观众介绍,中经全媒体有极为庞大的素材库,来源于对拍摄地方长达六到十年长期跟踪,并表示,将来会继续跟踪下去。她说:“现在《匀端茶人》表现的是五个与都匀毛尖息息相关的人的生活,如果以后我要继续拍摄一部关于都匀毛尖的纪录片,可能我会从时间跨度上来表现,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经营模式的变化、分享模式的变化进行讲述。”

应观众的提问,李远提到,《匀端茶人》只是中经全媒体系列纪录片之一,在明年可能将会有全新的系列纪录片《茶经》将会面世,敬请观众的观看。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