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南茶北移”开辟太行
下一主题:第二届中国茶乡峨眉山
来自洛阳市的侯先生每次到信阳探亲,总喜欢带着家人到茶山上喝杯茶,润润肺。五一假期,他特意将孩子也带了过来,一边在山中的农家乐小住休息,一边体验手工茶的加工制作。“空气好、满眼绿色,还能进行亲子游,这是茶山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进入新时期,信阳市迎来了茶产业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兴起的又一机遇。
该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夏国宗介绍,山水相依的天然风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加上基础设施的日渐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茶山。“正是顺应这一趋势,信阳市提出建设开放式茶产业,通过实施农村精品旅游路线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突出茶乡游,延伸产业链,由此让茶产业从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茶旅融合,农民增收渠道也变多了。
平桥区郝堂村村民曹永根没上过几年学,一直靠经营200多亩茶园为生。他告诉记者:“以前摘下茶来连夜炒,炒好后走几十里路,天亮前赶到茶市上卖掉。随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家门口炒茶,加加微信、聊聊天,就把茶叶卖出去了,还能发展农家乐。”
消费者来到茶园,还倒逼经营者以更高标准种茶制茶,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
据了解,在平桥区,每一个生产茶园都有一份土壤档案,详实的“大数据”确保了7成以上的茶园可以测土配方施肥;在罗山县,11个绿色防控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县18万亩茶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占茶园总面积的近7成,该县也因此荣获2016年“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因为对标国际,近年来信阳茶叶出口也在提速,2016年创汇超过1400万美元。
信阳市市委书记乔新江表示,经过多年努力,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未来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依托茶旅融合开拓更大市场空间,进一步做好产业升级、强市富民的大文章。(张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