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叶原产地,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虽然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培育,各地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茶企业与品牌,但总体上看,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仍然不高。
究其原因,是茶叶企业小而散,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几十年不变,难以形成生产规模,更无法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众多名茶的采摘、炒制过程仍以手工为主,各家都有各家不肯外传的“绝招”。这样生产出来的茶,是一家企业一个样,一位师傅一个样。再把这些茶卖到市场上,消费者喝到的自然是“一杯一个样”。
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势必造成茶厂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品牌,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产品标准。而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想把市场做大,似乎很难。茶叶经营如何跳出小农经济,让品牌的市场效益充分发挥,是中国茶业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
茶叶生产,绿色生态为先,有机肥当家
近日网上有传言说,“春茶含有过量农药,一喝就中毒。”不少人看了吓出一身冷汗:这是真的吗?茶叶的农药残留是不是超标?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栩指出,这一说法是违反常识的。制作春茶,一般用的是越冬后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此时气温较低没有虫害,根本不需要打农药,哪里来的农药超标之说?
我国对茶叶的农药残留有严格的规定。2016版的农药在茶叶中的限量规定从20项增加到了48项,要求更加严格。而且,从农业部2014年至2016年对茶叶的抽查结果来看,合格率逐年上升,分别为94.8%、97.6%和99.4%。
茶叶质量总体安全,茶叶味道能不能更好些?这个可以有!今年2月,农业部发布通知,今年将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方案,茶叶生产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和特种茶重点区域,以及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
推广的技术模式一共有4种, 包括“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建立大型沼气设施,将沼渣沼液施于茶园;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力争到 2020年,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或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土壤贫瘠化、酸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