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霍山县大化坪茶谷小镇为例。该镇上方为白马尖,下面不远处即是佛子岭和白莲崖两大水库,这里是“霍山黄芽”的原产地和主产地。
在“茶谷小镇”建设中,大化坪镇紧紧围绕“徽韵茶风”的定位,先后实施了沿河风景带、绿水长廊、红色纪念园、陆羽茶文化广场、滨河大道、映山红广场、茶博馆、茶文化主题公园等工程,初步形成了面积达2.7平方公里、超6000常驻人口的集镇格局。今年,第六届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六安茶谷开茶节在此举行,使得大化坪镇的旅游业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成为“旅游景点”的还有许多经过改造的茶园。金寨县“西茶谷主题公园”,就被誉为“茶园仙境”。果然,呈现在眼前的另类“茶园”,真的让人震撼:蓝天之下,绿水之间,随山就势,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一望无际……
“藏”在油坊店乡面冲村,紧挨着响洪甸水库的这块茶园,境内有旅游码头、吊桥、亲水栈道和环山步道及休闲长廊,山头林间有观景平台两处、农家乐4家。这是一个集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茶谷景点。由此,每年有1万多人前往旅游,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
农家借势好腾飞
“茶谷建设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要通过发展经济,引导和帮助农村人口增收、脱贫、致富。”三年前,六安市市长毕小彬提出的这一目标,而今已初步实现。市茶谷办提供的阶段性成果是,茶谷区域内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近3年来有13万多群众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方圆6千平方公里的六安茶谷,到处是“青山、绿水和红色土地”;然而换个角度,也就意味着,到处是“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这也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2013年底,仅农村贫困人口就超过22万人。
自从六安茶谷建设以来,这里的茶产业得到超常规发展。2016年,六安全市新开辟茶园1.5万亩,总面积达58万亩;茶叶总产量2万多吨,比上年增长12%,综合产值61亿多元,增长14%;茶农人均茶叶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增至2016年的4000多元,增长幅度达25%。
同时,就业渠道向二三产拓宽。随着茶谷内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如今,许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有些农户则利用“茶谷小站”“茶谷小院”等场所,办起“农家乐”,发展旅游业。金寨全县有近5万人在做此类工作,响洪甸村就有30多家农家乐,且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茶谷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皖西茶叶的知名度,直接受益的除了茶农,就是茶企了。所以,我们有责任与社会分享这份成果。”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春说。这家全国茶企前10强公司生产及其制作的“徽六”牌“六安瓜片”,曾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称号。“徽六”牌“六安瓜片”,还被中国政府作为“国礼”,赠送普京等多位尊贵外宾。在惠农和扶贫方面,该公司除了直接出钱出物外,还在茶叶基地周围修路、建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给茶农免费分发茶苗、肥料,提供技术指导,安排就业岗位……每年支出累计超过1000万元。曾胜春强调说:“把公司办好,让茶农的茶叶不但卖得出,还能卖个好价钱。这,或许更为重要!”
其他如金寨县露雨春茶叶有限公司、裕安区百家冲茶叶合作社等,在收购“对接”的贫困户的茶叶时,价格一般要高出市场价20%左右。
六安茶谷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现实情况就像文中四个小题所概括的:
建修茶谷只为媒,碧水清风绕翠微;
更向游人添美景,农家借势好腾飞。
我们相信,六安今天的绿水青山,必定成为明天的金山银山。(沈兴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