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到一生中遇到好茶其实都是缘分;茶是用来静品的;真正品茶训练的,是心境;而能品出最好茶的人,一定是走心来品的。
“喝这样的茶入口,我是觉得,人不敢浮躁,不敢轻狂,人在这个时候不敢喧哗……”于丹教授直言感叹。
为何于丹对孝文家茶的评价如此之高?孝文家茶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我们来听一听其他茶客的看法寻找答案。
茶学研究生:许慧婧
作为一个学院派代表,许慧婧此行就是一个学习与拓展的过程——在乌龙茶的源头里做茶,究竟能不能得到在学院里学习之外的东西?
或许在她心中已然有了答案,而她最为感触的,是老茶人的‘实践派’讲解,以及与各行茶人品茶时彼此的分享。
许慧婧:“加深、拓展、纠正,这三个词是我对这次制茶之行的总结。有老茶人墩水叔的亲身解说和经验传授,是难得的机遇。这使得我对岩茶有了更深的体会,特别是岩茶品种区别感受,应该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同时也是留给我今后不得不解的疑惑——那更多的小品种各自有着什么样的韵味?”
许慧婧:“好的岩茶是富于变化的,香气的变化、滋味的变化、汤色的变化,茶的变化必然带给我们品茶者感受上的不同,所以,人的感受也在变。这些变化越是细微,越需要我们用心来体会和觉察,专注于这一刻。即所谓好茶,需要专注。同时,岩茶也应该是包容的。不同的人品饮同一款茶,感受不尽相同,通过分享、交流,我们可以在同一杯茶中看见不同的山水,聆听不同的美好。彼此互相开拓眼界和认知,互为师长,相互助益。即所谓,好茶,需要分享。”
长嘴壶茶艺师:云宝
作为一名茶行业的人员,云宝喝遍无数好茶,同时也期盼自己对茶有更多的了解。
而岩茶的制作工艺,之前的他早已知道得滚瓜烂熟,但是却没有亲自动过一次手,所以这一次,他还是得动手见真知。
谈起印象最深的场景,云宝似乎有些“拆分不了”,因为他觉得每一个场景都是莫大的收获。
云宝:“这次我理解到一个事情,喝茶不仅喝手艺,还得喝感情。孝文家茶之所以让我觉得好喝,离不开孝文家所有的小伙伴们,无论做茶师傅还是工作人员都很棒,每一个人都很用心,不管是墩水叔,还是孝文哥,孝文家每一个人对茶、对人都很好,也许,在这次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善待每一泡茶,因为这里面凝结了许多的感情。”
云宝:“还不知道岩茶之前就知道大红袍这个名字,很容易把人绕晕的名字,通过这次活动有了全新的理解。能够零距离接触制作一泡牛肉,这是要多么大的福报才有的机会。而其中给我体会最深的便是摇青步骤。我认为这是武夷岩茶的关键,大红袍能体现武夷山,摇青体现岩茶!”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篇武夷岩茶的科普文。然而它却记录下了在某方面比知识科普更为重要的信息——在与一片茶叶的深度接触中,一位爱茶之人,究竟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感情。
或许,要知道武夷岩茶的秘密,需要对每一个茶山,每一款茶的每一个细节有真挚喜爱,才能体会到其中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