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投资和收藏中国青铜器
发布时间 2018-07-06 浏览 52223 次
2年潘氏后人将大克鼎南藏于上海博物馆,大盂鼎献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据老古玩商回忆,民国初年,曾任清宫学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长)的宝熙,曾将一件玩腻了的提梁卣送到北京琉璃厂古玩铺寄卖。提梁卣是商时期的酒器,宝熙这件提梁卣,提梁两端有兽头,口的下端有花纹,盖的里端有四字铭文,造型端庄、纹饰清晰,色泽翠绿,精美绝伦,堪称国宝。当时北京琉璃厂和天津天祥商场,经营青铜器的古玩铺很多,经常可以见到青铜礼器,但像宝熙这件精美的提梁卣,实属罕见难得,所以很快就被藏家买走。

青铜礼器虽说值钱,但并非所有的礼器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单从投资角度考虑,更要注意这一点。民国期间,曾做过伪满的监察院长,专门研究金石的考古学者罗振玉,著有《殷墟书契》和《三代吉金文存》等,被当时日本人看成是中国考古界的学术权威。他专玩青铜器,也做古玩生意,有一次他花很少钱买了四件非常一般的青铜器,后觉得这类东西档次不高,即使收藏多久亦不会卖到好价钱,于是想伺机脱手,一日他找到溥仪的岳父、婉容的父亲荣源,谎称他有个朋友做生意赔了本,因急用钱,托我卖四件青铜器,才要1万元。荣源觉得罗振玉是个考古专家,就信以为真,当即答应买这四件青铜器。荣源是懂青铜器的人,一看罗振玉拿来的东西就心惊半截,如此一般的青铜器根本不值1万元,碍于面子又不好退经他,只得吃了哑巴亏,而罗振玉本人收藏的却都是青铜礼器珍品。

3)先秦青铜器的另一个重要门类----兵器

兵器往往被收藏界所忽视,认为玩青铜兵器不够路,且经济价值不高。殊不知先秦时期青铜器和青铜礼器同样被价位重视,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即用于战争的兵器和用于祭祀的礼器,对国家同样重要,这完全是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决定的。从出土古代青铜兵器看,无论是攻击型兵器(戈、戟、矛、钺、刀、剑、匕首和弩机、矢镞等),还是防御型兵器(胄、甲等),不仅材质优、数量大,而且造型多样,装饰华美,有的还铸錾铭文,其鉴赏品味之高,收藏价值之大,足以和青铜礼器媲美。

如何投资青铜器

1)提高鉴别能力,不要买赝品假货

从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一件商代青铜爵被台湾收藏家高价买走后,国内的古玩市场青铜器骤增,特别是地摊上的青铜器,精粗杂陈,比比可见。一些古玩商贩只知青铜器珍稀昂贵,价值不菲,足以致富,便不择手段以假充真,以残充好,稍不留意就使买家落入圈套。两年前在一朋友家见一件商代鬲鼎,高约40厘米,侈口直缘鬲腹,口缘下呈直壁收束,大立耳,柱足式,造型壮观雄伟,虽通体绿锈斑驳,然变形兽面纹饰清晰可见,说是花6000元从一地摊老乡手中买来。但仔细观察遂发现足底摩擦处略露一点黄铜,仅此一点就足以识破赝品破绽。

我国的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说从未间断。但宋代仿前三代青铜器,是出自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它和蓄意作伪骗人当有所区别。宋代复制的青铜器工艺水平比较高,一般仿制都很成功。笔者曾见过宋仿的商代鼎和簋,不仅器型和纹饰逼真,且黑漆古间或红斑绿锈,佳妙至极,酷似传世珍品,虽是仿品亦有相当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元、明以后的仿品远不如宋器,很容易识别。清代中期以后,国内外搜寻青铜器的人日益增多,为了借机赚钱,青铜器作伪已开始有专门行业,当时山东潍县是伪造青铜器的主要发源地,以后逐渐扩展到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和山西等地。其伪造的青铜器大多质地低劣,但伪装巧妙,鱼目混珠,曾使不少人打眼上当,投资者不可不防。

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琉璃厂传奇》,其中就有古玩商买假青铜器的故事,古玩商都被骗买假货,反映了当时作伪手段之高。目前市面上的青铜器赝品相当多,古玩商对内行人不说这是“高仿”青铜器,价钱卖得也不低;遇到外行人就说是真品,曾让不少人上当受骗。1998年秋,笔者在北京潘家园古物市场见两个外国女人,花1000美元买一件错金银“战国鼎”。做工虽精,但锈色太愣,绝无青铜器所特有的神韵。成交后摊贩还神秘兮兮地告诉老外:“这是国这一级文物,赶快收起来带走!”好像又演了一幕电视剧。

伪造青铜器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新铸法:作伪者根据真器和图录,一般用蜡膜翻铸,而后埋入地下,虽然形制和尺寸同真器相似,但其铜质、纹饰、锈色和风格,均与真器有别,特别是伪铸的青铜器没经过地下长期的氧化或腐蚀,因而器体普遍过重,加之蜡膜铸造器壁都厚于原器,用手一掂即可辨知真伪。

此外,作伪的青铜器必然要用铜锈来伪装,真品铜锈是从铜器中生出来的,与器体附着性很强,且锈色莹润自然,美妙诱人。伪品的锈色浮于器物表层,用沸碱水刷洗,随即脱落。

拼凑法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经过数千年的长期腐蚀,青铜本身会发生质的变化,铜器的表层与各种铜锈经常被分解脱落,有的只剩下极薄的一层铜皮,这种铜器称之为“半脱胎”或“脱胎”器,有的在出土前就已损坏,或在出土时稍不小心就被碰破致残,有的缺耳,有的掉足,也有的器身有洞。对这类残破青铜器,古玩商贩经常采劝移植手术”,三件改两件,毁掉一件铜器,按制度办事上其它残破青铜器所需之“零件”,用粘连拼凑的手法,张冠李戴。由于铜器造型、风格各有不同,加之手法拙劣,破绽百出,最后用泥土涂抹,貌似出土状,障人耳目,以欺世人。

残破青铜器绝非不能修复,而是要按照章法和规矩为残器恢复原貌,若能修复成功,同样也有收藏价值。解放前北京有个叫张济卿的手艺人,专门修理青铜器,无论是“新坑”(新出土)的青铜器,还是“熟坑”(传世)的青铜器,他都能将残破损伤之处修复完整,所修饰的花纹,修补的残缺,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天津有位古董商买了件缺腿的古铜鸭,经张济卿整修,完美无缺,卖给了北京古董商,后用卖古铜鸭的钱,换回一家古玩铺的股金,至今仍传为佳话。

刻铭法 作为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经济价值,由于中外收藏家历来偏爱有铭文的青铜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价格购买,所以自晚清以来,即出现铭文作伪的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多是用陶范刻铭铸造的,字体笔画圆润自然。伪刻的铭文,字体拘谨、呆板,且字迹的铜锈与器壁的锈色有明显区别,投资者要格外注意,因为真器假铭不但不会提高青铜器的档次,反而破坏了器物的原有风貌。

以上是最常见的青铜器作伪法。旧时很多老古玩商的文化水平不高,没喝过多少墨水,但凭他们多年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和耳听,也能大体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眼看,即看器物造型、纹饰和铭文有无破绽,锈色是否晶莹自然。

手摸,凡是浮锈用手一摸便知,赝品器体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

鼻闻,出土的新坑青铜器,有一种略有潮气的土香味赝品则经常有刺鼻的腥味,舌舐时有一种咸味。

耳听,用手弹击,有细微清脆声,凡是声音混浊者,多是赝品或残器。

掌握以上辨伪方法,不仅要看书学习,还要见多识广,功到自然成。

2)青铜兵器和杂器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投资者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铜礼器上,往往忽视其他门类青铜器的搜集和收藏。这就使青铜器市场时常出现某种畸形状态,即青铜礼器价位高,买主多,而其他青铜器却很少有人问津。纵观青铜器市场的发展趋势,有预见的投资者,已开始悄悄把收藏重点向青铜兵器和青铜杂器转移。

台湾文物收藏家王振华先生,近年来致力于青铜兵器的收藏,他以商周兵器为主,藏品已达数百件,且颇多珍品,尤以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为最,均为青铜兵器之精华,引起国内外文物收藏界的极大兴趣,其藏品不仅有较高的文物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无疑亦是价值连城的可观财富。

在京、津两地的古玩市场地摊上,时常能碰见商周至秦汉时期的戈、矛、剑和匕首等青铜兵器,由于收藏者较少,因而价格相对不高,一把黑漆古青铜剑,才索价2000元,一件战国戈只几百元即可买下。由于兵器供大于求,市场上的东西较多,因而选择余地很大。

青铜杂器范围很广,包括生活用具(铜镜、带钩、洗、樽、灯、燎炉、熨斗和鐎头等)、车马具(轴饰、辕首饰、銮铃和马冠等)以及货币、度量衡、符和玺印等。在青铜杂器中,除铜镜、货币和古印已有系统收藏外者外,其他杂器则很少有人购藏。1994年春节,在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有一老者花600元买下一对商代人面车辕首,造型生动,锈色斑驳,十分珍稀难得。此外,在市场上还时常见到式样各异和错金银的青铜带钩,以及带花纹的熨斗、鐎头和权等,都是值得投资购藏的青铜器。目前,这些青铜器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若能抓紧时机购藏,当时明智的投资策略,定能收到理想的投资回报。

3)要保持青铜器原样,切忌过分刷洗

出土的青铜器经常是泥锈混浊,纹饰不清,进行适当清洗是必要的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放在水中浸泡,让泥土自行脱落,而后用小毛刷轻轻刷洗,遇到有影响纹饰的土锈,可用小竹签慢慢剔除,切忌用铜刷或硬毛刷着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则会毁坏青铜器,而失去收藏价值。有一天在古玩地摊上见一外地商贩卖青铜剑,剑长尺许,剑柄有花纹,剑形舒展,剑刃锋利,当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器,充分显示持有者的身份和尊严,只可惜剑身被打磨的青铜必露。索价2200元,欲买者都摇头叹息,有个买主只给200元,并十分风趣地告诉摊主,钱都让你打磨掉了。

此外,保持青铜器原貌,还有个收藏保管问题,青铜器在地下经过长期腐蚀氧化,质地已不坚固,特别是半脱胎青铜器,甚至比瓷器还易损,因此对青铜器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损,对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