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铭法 作为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经济价值,由于中外收藏家历来偏爱有铭文的青铜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价格购买,所以自晚清以来,即出现铭文作伪的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多是用陶范刻铭铸造的,字体笔画圆润自然。伪刻的铭文,字体拘谨、呆板,且字迹的铜锈与器壁的锈色有明显区别,投资者要格外注意,因为真器假铭不但不会提高青铜器的档次,反而破坏了器物的原有风貌。
以上是最常见的青铜器作伪法。旧时很多老古玩商的文化水平不高,没喝过多少墨水,但凭他们多年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和耳听,也能大体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眼看,即看器物造型、纹饰和铭文有无破绽,锈色是否晶莹自然。
手摸,凡是浮锈用手一摸便知,赝品器体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
鼻闻,出土的新坑青铜器,有一种略有潮气的土香味赝品则经常有刺鼻的腥味,舌舐时有一种咸味。
耳听,用手弹击,有细微清脆声,凡是声音混浊者,多是赝品或残器。
掌握以上辨伪方法,不仅要看书学习,还要见多识广,功到自然成。
2)青铜兵器和杂器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投资者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铜礼器上,往往忽视其他门类青铜器的搜集和收藏。这就使青铜器市场时常出现某种畸形状态,即青铜礼器价位高,买主多,而其他青铜器却很少有人问津。纵观青铜器市场的发展趋势,有预见的投资者,已开始悄悄把收藏重点向青铜兵器和青铜杂器转移。
台湾文物收藏家王振华先生,近年来致力于青铜兵器的收藏,他以商周兵器为主,藏品已达数百件,且颇多珍品,尤以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为最,均为青铜兵器之精华,引起国内外文物收藏界的极大兴趣,其藏品不仅有较高的文物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无疑亦是价值连城的可观财富。
在京、津两地的古玩市场地摊上,时常能碰见商周至秦汉时期的戈、矛、剑和匕首等青铜兵器,由于收藏者较少,因而价格相对不高,一把黑漆古青铜剑,才索价2000元,一件战国戈只几百元即可买下。由于兵器供大于求,市场上的东西较多,因而选择余地很大。
青铜杂器范围很广,包括生活用具(铜镜、带钩、洗、樽、灯、燎炉、熨斗和鐎头等)、车马具(轴饰、辕首饰、銮铃和马冠等)以及货币、度量衡、符和玺印等。在青铜杂器中,除铜镜、货币和古印已有系统收藏外者外,其他杂器则很少有人购藏。1994年春节,在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有一老者花600元买下一对商代人面车辕首,造型生动,锈色斑驳,十分珍稀难得。此外,在市场上还时常见到式样各异和错金银的青铜带钩,以及带花纹的熨斗、鐎头和权等,都是值得投资购藏的青铜器。目前,这些青铜器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若能抓紧时机购藏,当时明智的投资策略,定能收到理想的投资回报。
3)要保持青铜器原样,切忌过分刷洗
出土的青铜器经常是泥锈混浊,纹饰不清,进行适当清洗是必要的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放在水中浸泡,让泥土自行脱落,而后用小毛刷轻轻刷洗,遇到有影响纹饰的土锈,可用小竹签慢慢剔除,切忌用铜刷或硬毛刷着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则会毁坏青铜器,而失去收藏价值。有一天在古玩地摊上见一外地商贩卖青铜剑,剑长尺许,剑柄有花纹,剑形舒展,剑刃锋利,当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器,充分显示持有者的身份和尊严,只可惜剑身被打磨的青铜必露。索价2200元,欲买者都摇头叹息,有个买主只给200元,并十分风趣地告诉摊主,钱都让你打磨掉了。
此外,保持青铜器原貌,还有个收藏保管问题,青铜器在地下经过长期腐蚀氧化,质地已不坚固,特别是半脱胎青铜器,甚至比瓷器还易损,因此对青铜器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损,对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