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的修复方法
发布时间 2018-09-13 浏览 50112 次
补瘦”、“以坏补坏”、“以破补破”等等绝技。七十年代初期,我们看到过一件巧雕白玉蟹盆,是件难得的佳作:盆是白色的,蟹壳为桔红色;盆质细薄透光,螃蟹生动逼真,雕 琢十分精致。可惜盆底有一被穿戳的小洞,显然是遭意外戳击而致,这样整体作品价值骤然下降。后来放到艺术大师面前,艺术大师仔细琢磨后,突破常规,将白玉盆变成了“藤条”编制的扁篓:煮熟了的蟹 放在“藤条”编制的工艺器皿上,民俗氛围更为浓郁,也合情合理,并且不留一点修改的痕迹,这在当时玉雕行业中传为佳话。

重新修整法在当今的雕刻业应用也很广,但设计雕刻师的度却是很高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可遁的规律,只能视作品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要出奇创新,不留破绽,相当不易。

4、断口粘合

玉器断裂 ,在近代也有用粘合法进行修复的。修复得好,甚至能“以次乱正”。台湾收藏家李更夫老先生曾经介绍过这方面的事例。有一年,他在香港市场上买到一件质地相当不错的商周玉琮,呈淡黄色。回家以后过了一阵子,用放大镜仔细去欣赏,发现玉琮的一角有贯穿的裂纹。李老先生把这玉琮放在滚水里煮。经沸水一煮,这玉琮便显露原形。原来这是一件用胶水粘合的破损玉琮。高温之下原先补胶处失胶。于是玉器重又破损,露出破绽。

一般来讲,玉器破损后考虑到一分为二的修整不合算,不称意,或者不能重新雕琢,才会想到粘合。这种粘合方法的大致操作过程是:先将裂面仔细清扫干净,再用高效粘合剂(聚醋酸乙烯浮剂或环氧基树脂)均匀地涂于其上,然后细心地对准原来的部位,用力粘合,挤出裂口的粘合剂,再用丙酮擦除,粘合剂凝固的过程中,最好用胶带固定,或以重物压住,以免错位。

5、缺处添补 玉雕佩挂件不慎跌落,也有不断裂而只碰缺一小块的,但毕竟“破相”了。于是人们想到如何为它“整容”,其办法就是添补。添补的方法有二:一是填补,年前,有位朋友让出一件明代蝉饰,花生壳般大小,羊脂白玉质,雕镂细腻而传神,不失为上品。但放在荧光灯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瑕疵”终究还是被抓住了,在蝉饰的背面接近翼根处,发现有填补的痕迹。

玉雕的填补,一般都用合成树脂掺滑石粉,涂于缺失部,以塑刻方式修饰。为了使修补部位的颜色与其周围玉器的颜色相一致,先要用修复玉器的同种、同色原料研磨成粉末,如孔雀石、青金石等;也有用相同颜色的原料调于填料中,然后再填补。

上述蝉饰的填补没有用合成树脂,它是以封蜡调配色料充填,然后用烧烫的小刀抹平蜡面,稍作抛光即成。由于缺块细小,所以很难察觉。

除了填补,还可新补。有些玉器长年置放,不经心之时,丢失或碰落其中一个很微小却是关键的“零件”,于是造成残缺不全之感。弥补的办法是重新制造一个与玉器上一样的“零件”,用合成树脂滑石粉补剂或当今科学的替代剂,翻模注出或用高温吹氧衔接的办法,衔接到缺失的部位。由于“零件”细微,放上去倒也能“滥竽充数”。

上海有一家旅游购物商场,它的橱窗柜里陈列着一件链条或水晶六角莲花灯,雕 琢精致,造型称重大方,三根长型的链条尤其引人注目:每根18节,节节大小均匀,从顶盖自然地挂到六角莲花甁的肩上。一天玉石雕刻厂有位老先生陪同外宾前去参观,也对该作品赞叹不已。当营业员把这件作品来让这位老先生仔细品赏时,在放大镜下便发现其中有根链条是用“缺处添补”的办法重新修饰过的,并非“原汁原汤”。

在这种情况下,这作品就失去原有的价值了。一般来说,运用这种做法在经济价值上虽失去很多,但在艺术欣赏上仍可保留原来的大部分面貌,也称得上在无法可施时采取的一种方法。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