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还就玉器与玉文化发表了个人见解。蔡克勤先生认为玉是中国古代人文理念的物的表现,玉器是延绵万年以上的中国古文明的体现,玉文化是我国古代玉器制造与使用过程中经历史积淀形成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玉文化的根是"中和"思想。对玉符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是指玉"性"。王永波先生对玉器的起源、玉文化的分期和社会功能进行了阐述,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玉器的玉礼器阶段,良诸、红山文化以前是玉概念的形成期商周时期青铜、玉礼器并存,开始向世俗转化。汉以前的玉器主要社会功能是神学的。曹楠女士重点介绍欧美对中国玉器的认识及流传、几批重要的中国古玉和欧美中国玉器研究史、研究方向。杨永芳先生介绍了辽宁岫岩玉的发现与玉雕工艺。
具有特殊形象和特殊纹饰的玉器一直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邓淑苹女士对于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和带齿动物面纹玉饰、常素霞女士对人物神灵玉器、梁郑平女士对人兽面纹玉器的论述,对于揭示这些特殊类型的玉器及其它们背后蕴涵的深层次的寓意,进而探讨古代的宗教、神学等方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文献有关玉器的记载,是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栾秉先生认为《山海经》是研究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古文献,对于其中记述的玉品种、玉产地和有关玉的祭神活动进行了分析。刘世民、于岩青对于《红楼梦》中玉文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玉文化为底蕴进行创作的。李柏先生对古诗词中的涉玉章句进行了分析,认为古诗词中所涉之玉可分为三种形式:以玉为雅、以玉为美、以玉为魂。
这次讨论会是交流玉文化、玉学研究的新观点、新资料的论坛,在玉文化、玉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而对于玉学的概念、定义、方法、宗旨等方面的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论点和思考值得重视。专家学者们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玉学综论"、"玉石分化"、"玉美学"、"玉神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正确引导玉器研究方向,把玉器研究上升到玉文化、玉学的高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今后有序的开展玉文化、玉学理论框架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伯达会长提出今后将陆续召开以玉礼制、玉德、殓葬玉和玉器艺术、玉鉴赏、玉收藏为主题的玉文化、玉学讨论会。